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儿童资源网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基本战斗单位为连,配置于区段。经过调整与发展,至1956年秋民族解放军已达3万人,并在摩洛哥和突尼斯建立了训练基地和武器供应基地。

  而对阿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的势头,殖民当局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至1956年底,法殖民军数量已增至40万人。根据阿民族解放军多活动在高山丛林既分散又隐蔽的特点,确定了“重点围剿,机动搜索,空降突击”的战术。同时,针对民族解放军装器装备主要来自境外的情况,加强了对阿的边境封锁,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同摩洛哥、突尼斯边境以及阿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多条陆、海封锁线,配置重兵把守,并派出摩托部队和飞机日夜巡逻。

  从1956年到1958年的两年时间,是阿民族解放军武装斗争势头持续上升的时期。但是,阿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过高地估计了群众普遍参加起义的准备程度,在政治和军事指导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放弃游击战的战术方针,改而进行正规战,结果遭受较大损失。

  在挫折面前,民族解放阵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恢复游击战,战略上争取实现的目标也改为以积极的进攻行动保持军事上的“均势”,迫使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在民族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1958年9月19日,在埃及开罗成立了以费尔哈特·阿巴斯为首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

  阿民族武装斗争动摇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从1955年到1959年,法军已死伤数万人,耗费80多亿美元军费。从1959年起法宣称要给阿人民以自决权,并建议举行法、阿谈判。

  1960年6月,法、阿谈判开始。但就在同一时期,法国殖民当局进一步强化军事行动,殖民军增加到80多万人。法军采取“固守要点,全面封锁”的战略方针,专门修筑了一条长达3000公里,宽约1公里,由数道电网、堡垒、电子报警系统、观察哨、地雷场组成的所谓不可突破的“莫里斯防线”,企图扼守主要城镇和石油产区,严密封锁阿突和阿摩边境。

  针对这一形势,阿民族解放阵线以战场上的胜利配合谈判斗争,打破了法国的多次攻势,拒绝了割让阿领土的要求。

  民族解放阵线还以非武装斗争形式,如罢工、示威游行等,同殖民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1962年3月18日,法被迫回到谈判桌边,签订了法、阿《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次日,阿全境实现停火,持续了七年半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终于结束。

  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7月29日,定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结束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长达130年的殖民统治。阿民族解放军虽在人数与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依靠人民的支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取得了胜利。而法国殖民军却因为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殖民战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场战争的国际意义在于,阿尔及利亚成为非洲第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它的胜利为北非及其他法属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有益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中,法国损失数十万人,耗资逾300亿法郎,大大削弱了法国用于维持其他殖民地的人力和财力。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法国政府不得不承认非洲各法属殖民地相继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