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闪击西欧:马奇诺防线的崩溃

儿童资源网

德国闪击西欧:马奇诺防线的崩溃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向盟军展开了全线进攻。3000多架飞机突然袭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72个机场,一举摧毁了盟军的几百架飞机。同时,德军的“B”集团军群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展开了进攻,空降兵在其后方着陆,夺占了对方的机场、桥梁、渡口和防御支撑点。在前方和后方同时遭受袭击的情况下,荷兰一下子陷入混乱和惊恐之中。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见败局已定,便乘驱逐舰逃往英国。女王临行前授权荷军总司令温克尔将军,“在他认为适当的时机即宣布投降”。5月15日,荷兰宣布投降。

  在比利时,德军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于5月11日就攻占了列日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5月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卢森堡,当德军“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地区实施主要突击时,只有30万人的卢森堡不战而降。

  5月14日,德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编成的第一梯队通过阿登山地区后,在法军第二和第九集团军接合部色当地区强渡马斯河,并重创盟军。德军占领色当后,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进,于5月20日占领阿布维尔。5月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联军的战略正面,并以荷、比两国作为空军和潜艇基地,封锁了加来海峡,阻止英军增援。英法联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5月23日,布伦陷落,27日加来被占,盟军在海边陷入重围。退守在敦刻尔克的盟军,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极为危急。然而就在这危在旦夕之际,希特勒却下令其坦克部队停止追击。西方分析家认为这可能是希特勒想保存坦克部队的实力,以便南下进攻法国,进而迫使英国言和。不过,希特勒这一命令,却给盟军一个喘息的机会。5月26日,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被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盟军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总算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绝大部分后来成了反攻的骨干力量。

  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后,为了不让在5月底退至松姆河、瓦兹河、埃纳河一线的法军设防固守,便立即向巴黎和法国内地发起进攻。6月3日和4日,德军先以大量航空兵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摧毁了法军飞机900多架,夺取了制空权。接着,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德军以“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分两路发起进攻,很快攻破了马奇诺防线,使法国于6月22日被迫签署了停战协定。

  德军对西欧的作战只用了44天,使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沦亡,英国退守本岛,其“闪击战”获得成功。

  德军闪击西欧之所以得逞,主要是因为:一是竭力进行战略欺骗和伪装,隐蔽战争企图,达到了战略突然性。在战前,希特勒一再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保证,德国将尊重他们的中立,不会向他们发起进攻。当德国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落到比利时手中时,比王仍未抛弃以中立求和平的幻想。希特勒还一再声称,德国对法国没有任何要求,德国不愿与法国打仗,德国和英国可以实现“体面的和平”等,从而使英、法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没有察觉德国的战略企图,延误了战争准备的时机。二是及时修改作战计划,主要突击方向选择得当,确保了首次突击的胜利。当作战计划落入盟军手中后,德国及时修改了作战计划,改变了主要突击方向。为了隐蔽主突方向,德军还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措施。如制造假情报,散布“史里芬计划”的作战思想具有永恒的意义;担任第一梯队进攻的师配置在远离国境线的位置,直到进攻前夕才进至出发阵地等。所以战争一开始,德军就迅速突破了对方的防御,达到了首次突击的目的。三是集中使用航空兵、空降兵,充分发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作用。德军的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就使盟军失去了行动的自由,盟军防御能力大为削弱。德军的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集中使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行动十分迅速,使墨守成规的盟军惊慌失措,迅速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