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沦陷后,埃塞俄比亚人民成立了各种抵抗组织,人民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战方式。部分埃军分散到西部和南部各省,同当地人民组成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以伊姆鲁拉斯为首的埃塞俄比亚临时政府负责协调各爱国力量的行动。游击队经常袭击意军驻地,炸仓库、拆电线、破坏交通,一次次粉碎了意军的“围剿”。最后,意大利统帅部把200多架飞机投入战斗,并继续大量使用毒剂,于1936年12月底彻底打垮了伊姆鲁拉斯的部队,并俘虏了伊姆鲁。1937年2月打垮了德斯塔拉斯的部队。意大利占领者一方面加紧清剿主要抵抗策源地,另一方面加强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恐怖手段,杀害无辜平民。在战争期间和埃塞俄比亚沦陷期间,埃塞俄比亚军民共死亡76万余人,但残酷的镇压并未能使埃广大人民放弃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游击战一直持续到1941年1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英国军队于1941年1月对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意大利军队发起了进攻。1月25日,塞拉西率领爱国武装从苏丹打回国内,广大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游击队也采取积极行动向意军发起攻击。4月2日,游击队配合盟军收复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月5日塞拉西复位。随后英、埃联军追歼残敌,于同年11月27日在贡德尔的最后决战中获得胜利,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胜利告终。
这次战争是埃塞俄比亚反侵略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埃塞俄比亚人民在持续6年的抗战中给意大利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鼓舞了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在整个战争中,埃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死于化学战毒剂的就有29万余人。意军伤亡14万人,付出了120亿里拉的巨额军费。
埃塞俄比亚在战争指导上,充分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力量优劣,实施山区机动防御作战,粉碎了意军的速胜企图;在意军占领埃首都和部分领土后,埃方军队分散各地,组织抗战游击队,消耗敌人,在极为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实力,为最后赶走侵略者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