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年,六十岁的郭守敬再次主持开通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工程。
其实,在忽必烈召见郭守敬后不久,开通燕京到通州的运河工程就开工了。当时引的是燕京城西北玉泉山的水,但玉泉山的水量有限,对恢复航行作用不大,第一次开通工程失败了。第二次,他考虑利用京郊水流量最大的浑河水。但浑河泥沙较多,为了泥沙淤积问题,他没有在运河上建立闸或坝。可是浑河的河道坡度较大,水流又急,没有河闸控制,运粮船无法逆流而上。结果运河只对农田灌溉有用,仍解决不了漕运问题。
这次,郭守敬经过详细的勘察,在离大都西北三十公里处的神山(今凤凰山)脚下,发现了水流量较大的白浮泉。如果引白浮泉向南流,沿途可拦截其他泉水,使水量增大。山泉清澈,也没有泥沙淤积问题。忽必烈很高兴,立刻批准了这个方案,并重设都水监管理工程。
开工后,郭守敬没有直接开渠将白浮泉向东南引,而是先把泉水引向西边的西山,然后再回东南。原来,从神山到大都,当中有不少地区的海拔都比大都低,直接往东引,水就进不了运河了。而迂回到西山,可保持河道始终高于大都,并能拦截更多的泉水。
1293年秋,从神山到通州全长一百六十多华里的运河,全程贯通,忽必烈将它命名为“通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