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格言

儿童资源网

中国传统道德格言

  4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49、衡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

  50、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51、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5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3、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54、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5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56、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9、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0、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6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6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6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6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65、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6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6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69、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70、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7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72、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7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