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心”良心

儿童资源网

“粮心”良心

  杨阳听宋老板这么说,就犹豫了。既然是钱货两清,也出不了什么大事,他就微微点了点头。宋老板大喜,立刻招呼装卸工们赶紧装粮!

  就这样,四卡车玉米卖了出去。等三叔回来,车都开走一个多小时了。他立马喊来杨阳和老保管员,批评道:“局长那里我问过了,宋老板是他亲戚不假,他根本不同意这么做。”然后对杨阳说:“找辆拖拉机,装上一千八百斤玉米,跟我上山村。粮款从我的工资里扣!”

  第二天,叔侄两人开着拖拉机上路了。路上,三叔才给他讲清原委:宋老板每袋玉米少装三斤,虽然没坑国家,坑的却是养殖户。因为养殖户们一看是粮库的麻袋,就会认为粮库不会作假,便不再复秤了。“粮库在建国初期就有了,公平购销多少年,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分量。如今我就是自己花钱补粮,也要维护粮库的信誉!”三叔说。

  到了山村,三叔先找到村委,一打听,果然昨天宋老板在这里卖了四车玉米。三叔就用大喇叭广播,让昨天买了宋老板玉米的村民,带上原麻袋来村委领粮,说因为粮库的疏忽,每个二百斤标准包少了三斤。

  不多时,村民们就拿着麻袋来了。杨阳和三叔一起分玉米,一共六十吨玉米,六百条麻袋,每条发三斤,正好一千八百斤——杨阳有点感慨,没有一个人拿着麻袋来冒领的。三叔说:“这叫以心换心,你讲良心,别人就同样用良心对你。”

  粮食发完,三叔带着杨阳就要走,一位老者走过来,非拉着他俩到家里吃饭。三叔推托不过,只好带杨阳去了。饭是农家饭,但老者热情非常:“主任,您以后只要到了这儿,就要到我张六家里来。当年那档子事,我会感激您一辈子啊。”

  张六?杨阳忽然想起三叔讲的那件事来。可三叔当年不是少了张六好几斤玉米吗,怎么现在倒谢恩了?三叔看出他的疑惑,微笑着说:“知道我为什么主动承认吗?因为我承认了就等于告诉大家,垃圾坑里的玉米是张六家的,别人不能动!后来,这几十株玉米足足打了三十斤粮食啊!对于当年张六一家,可是雪中送炭!”

  这时张六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瞒二位,我们每年收了粮食,卖给粮贩子从来是不过筛的,也不晾晒,价钱低一点点都不行。可是卖给粮库,我们不但要多次过筛,还要晾晒到不起虫的程度,以便你们长期保存啊。”

  刹那间,杨阳明白了三叔的那句话:“粮心”就是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