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一贯不光是个好茶之人,而且嗜茶如命,现在见了好茶,哪有不收之理!先前,仝一贯假借原告和唐祖德相互不服气,吃了被告吃原告,已经捞得是盆满钵满,现在,唐光明是死是活,全在仝一贯的把控之中。仝一贯久居石门县,这些年,他变本加厉,除了茶税,又另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积攒了不少财富。为了能谋取更大的前程,他贿赂上司不少银子,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得上司赏识。最后,有同道中人提醒他,说:“上司对金银已经不稀罕了,你要打听上司的喜好,送些上司最心仪的东西,才能讨得上司的欢心。”以前,仝一贯听说上司喜爱喝茶,也曾给上司送过明前茶,却受了冷遇。现在,有了“一两茶”,他决定再试一次。为了稳住唐祖德,仝一贯对唐祖德说:“我本想放了唐光明,可怕原告家里向上申诉。所以,唐光明暂时不能放,我会慢慢地拖着这个案子,等合适的时候,再开释唐光明。”
唐祖德见仝一贯答应下来,也深知事情不能求急,只好点了点头。
官场的生活很是奢靡,前不久,陆宰相和九王爷斗茶,在三九寒冬,陆宰相竟然拿出新鲜的芽茶“一两茶”,用一两茶“抢新”,让九王爷输得心服口服。陆宰相斗茶获胜后不久,常德知府马上将仝一贯招到常德知府,对仝一贯说:“仝大人,你送的一两茶,除了我用了少许外,其他的全部送给陆宰相,陆宰相很是喜欢。陆宰相说,他答应送给九王爷半斤‘一两茶’,让我办好此事,即让我入京城就职,我也给陆宰相保荐,由仝大人接替我的职位。”
仝一贯听了,立马叩头谢恩。
回到石门县城,仝一贯让人叫来唐祖德,把知府大人要半斤“一两茶”的事给唐祖德说了。
听了仝一贯的话,唐祖德如五雷击顶,对仝一贯说:“仝大人,我不是对您说了么,此茶一冬只产一两。”
仝一贯冷笑了一声说:“如果我做不得常德知府,如何能让你儿子脱得死罪?”
唐祖德听了仝一贯半是实情半是要挟的话,痴呆了半天,对仝一贯说:“我尽量想法吧。”
回到家里,唐祖德朝祖先的牌位祭拜了一番,说:“列祖列宗,石门的茶树即将大难临头,为了唐家的香火,我明知不可为,也只得为之。”
寒冬腊月,大雪飘飞,茶园的土地被冻得坚硬似铁。唐祖德请了十多个人,将正在冬眠的古茶树连根掘起,一共掘了五棵,将五棵茶树装入大木盆,移入大房之中,然后,在大房之中生上炭火。过了五天,就有唐家的仆人传出话来,说在炭火的高温之下,冬眠的茶树竟然争先恐后地生出嫩芽。
原来,唐家的先祖发现自家一亩三分地的茶树,在清明前一个月就开始生芽,比其他地方的早茶足足早了一个月,就开始琢磨这其中的原因。后来,才发现,那一亩三分地下有温泉。每到春分之时,地气上升,便会把温泉的热量送到茶叶根部,于是,唐家一亩三分地的茶叶便会早于其他人家。悟出这个道理,唐家的先祖开始尝试冬季给茶叶人工加温,让茶叶冬季生芽,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成功。但在成功的同时,又发现了隐忧,原来,冬天正是茶树冬眠休养之时,此举破坏了茶树自然休眠的规律,消耗了茶树的精气,最后导致茶树养分尽失,干枯而死。先祖便担忧,如果冬天大规模制茶,将会给茶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于是,唐家先祖便留言,每年只能用一棵茶树制茶,以解“抢新”之茶瘾。因为每一棵茶树能采得一斤鲜叶,杀青、揉搓、焙干,只能得一两成品,这就是“一两茶”的由来。
现在,仝一贯向唐祖德索要半斤茶叶,便要耗废掉五棵茶树。冬天天湿地冻,唐祖德只好请人挖茶树,装盆,移到屋里加温催芽,最后还要采茶叶,一道工序下来,一两茶的制作方法已经众人皆知。
在半个月之内,唐祖德总算凑齐了半斤新茶,交给仝一贯。仝一贯上供给常德知府,常德知府又将茶叶送给陆宰相。不久,吏部下来任命书,常德知府升为五品京官,仝一贯到常德府补缺。仝一贯临走时,以“证据不全”为由,释放了唐光明……
一晃五年过去,石门县来了个新任县令,名叫汪大风,有人记得,汪大风曾经给唐祖德家当过教书先生。
汪大风到任石门县后,大吃一惊,原来热闹的茶市已然不见踪影。汪大风问过县衙的衙役后才得知,原来,一两茶的秘密被众人知晓后,就有人开始仿制一两茶,售价千金。于是,所有的茶农都开始一两茶的制作,从而使一两茶的价格大跌。可即使如此,一两茶的价格仍然是普通春茶的十倍。因为制作一两茶,会消耗掉大量的茶树,而一株茶树的种植,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茶农们饮鸩止渴,抢的却是子孙的饭碗,果不其然,五年后,石门的茶农已无茶叶可采,加上遭遇干旱,仝一贯仍命人大肆征收茶税,一时间,饥民成灾。仝一贯隐瞒灾情,不肯赈灾,饥民暴乱,抢夺大户,唐祖德和唐光明在暴乱中被饥民所杀。而朝廷得知仝一贯隐瞒灾情和民暴,诛杀了仝一贯。衙役讲完后,说:“县令大人当初的预言真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