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立即摇头摆手哇哇叫,意思是说不要钱。
“不要钱?”村里人更奇怪了,“这个哑巴真是有病!不要钱你辛辛苦苦开榨油坊干吗?”
有人说:“人家这是做广告,先免费品尝,有人觉得好就再花钱买!”
“哦!”众人恍然大悟,直对哑巴竖大拇指。哑巴也不知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夸他这小磨麻油做得好呢,乐得他呵呵地傻笑。
还别说,哑巴这一送油,广告效应立刻就显现出来了。村里村外的人纷纷开始往他这榨油坊送菜子、芝麻加工换油。
一个原本无人问津的榨油作坊,有人送料上门来加工换油,说明大家开始相信你了,是个好现象,也是你哑巴的福气。谁知,这哑巴根本就不领情,他严正表示:一不换,二不加工。
这下村里人觉得蹊跷了:“你不换不加工,那你做的是什么生意?”
哑巴拿出一张纸写道:“只收购菜子芝麻,不加工换油。”
“不加工换油?那你榨出来的油自己吃?”村里人觉得这哑巴确实有点怪。
村里人都靠菜子换油吃,你既然不换,大伙也没有多余的原料卖给你,到别处买去吧!哑巴也不强求。于是,他从市场上买回了很多菜子和芝麻。
有人说:“哑巴肯定在外面接了不少成品油的订单。”
也有人说:“他一个人,能行吗?”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哑巴来到了刘胜家。刘胜以为他是交租金来了,一聊才知道,哑巴是想聘请他回榨油坊帮忙。
实话说,刘胜自从把榨油坊租出去之后,心里一直空落落的,也没出去干活。现在见哑巴经营榨油坊有了起色,又亲自来聘他,反正有钱挣,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干脆地答应了。
刘胜进了榨油作坊,见哑巴榨出来的油不换也不卖,也不运出去,心里觉得很奇怪,存在库里到底要做什么呢?他奇怪,村里人也在猜疑:“这哑巴该不是真有病吧?”
这天,哑巴叫刘胜回家拿东西来装油。刘胜以为他是要拿油抵工钱,他不干。哑巴立刻付给了他工钱,然后又叫他回家拿东西来装油。刘胜没好气地说:“你这油不是没地方推销了吧,我家要那么多油干吗?”
哑巴无奈,只得作罢。
这天晚上,刘胜正要睡觉,忽听门外传来“砰砰”的敲门声,刘胜开门一看,原来是哑巴站在门口。
“是你……有事吗?”
哑巴指着地上几个装了油的大油壶比划着,要替他拿进屋去。敢情这哑巴又送油来了。这一下刘胜急了,连忙拦着说:“你这到底是要干吗?我家不缺油,我也没有钱买……”
哑巴也急了,从兜里掏出个破破烂烂的小本子,在上面写道:“给你的,不要钱。”
刘胜奇怪了:“给我?你又不欠我的。”
哑巴急了,把小本本往前翻了几页,指了指上面的一行字,写道:“你父亲是不是叫刘来福?”刘胜点点头。哑巴笑了,继续写道:“这就对了,这是代我爷爷还你父亲刘来福的油。”
刘胜越听越糊涂:“我父亲早死了,我也没听说过你爷爷欠我父亲的油啊!”
哑巴写道:“我爷爷不仅欠你父亲的油,还欠村里所有人的油!这上面都记着呢。”
原来,哑巴的爷爷就是老油头。当年,老油头的父亲被恶霸杀害,老油头为了申冤打官司,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并把乡邻放在油坊里的菜子菜油也卖了,后来他还不起债,只好远走他乡。解放后,老油头家里境况一直不佳,到了哑巴这一辈,日子宽裕了些,于是哑巴第一个想到的是省吃俭用存一些钱,存够了就回家乡。
“我是替我爷爷还债来了!”哑巴在小本本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写完跪了下来。
“别这样,事情说清楚就行了。这样说,咱还是一家人呢!”刘胜赶忙伸手去扶哑巴。
哑巴直摇头,他指指一旁的油壶,写道:“你不把这油壶拎进去我就不起来!”
刘胜问:“那么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账,你何必认真呢?”
哑巴把小本子往后翻了几页,递到刘胜眼前,刘胜看到了那么几行歪歪扭扭的字:
做生意要讲诚信,开榨油坊也一样,我们家以后要用最好的油还给村里的人,儿子还不起,孙子接着还!
老油头刘胜知道,这是哑巴的爷爷死的时候留下来的。
“要,这油我要了!”刘胜含着泪把哑巴扶了起来……
这时,全村人都围在了刘胜家门口。哑巴就这样把爷爷欠下的油还给了各家各户。
欠的油全部还清后,大家都说哑巴这榨油坊以后生意就会好起来了。谁知,哑巴却要走,说家里还有老少好几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