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千里

儿童资源网

善行千里

  这话正说到刘锁的心坎儿里去了,就点头同意了郝三爷的建议,并写下了休书。

  第二天,郝三爷就托里正帮忙,解除了刘锁和杨氏的婚姻,又帮刘锁凑钱娶了一个年轻的寡妇。从此刘锁的日子安稳下来,心里对郝三爷自然是一百个感激。

  转眼八年过去了,这天,郝三爷接到苏州衙门寄来的信,信上说郝四江和店掌柜外出收账,回来的路上见财起意,竟将掌柜杀死在山林里,并卷走了银子,后被官府拿住,现关押在死牢,希望家里人能去给他收尸。

  读罢信,郝三爷不由顿足捶胸,老泪纵横。刘锁得到消息,和几个乡亲来到郝三爷家,开口就问:“三爷,四江兄弟的事,您老怎么看?”

  郝三爷说:“虽说四江有些好吃懒做,但总不至于杀人越货,我想一定是弄错了。”

  刘锁说:“三爷说得有理,我也不相信四江兄弟会杀人。不如您老亲去苏州一趟,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说罢从怀里掏出十多两银子来。

  郝三爷知道刘锁家一向不宽裕,见他拿出这么些银子,很是纳闷,就问:“刘锁,你告诉我,你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

  “我把家里的耕牛卖了。”

  郝三爷急得直拍桌子:“我说刘锁,你好糊涂啊!牛卖了往后怎么办,日子怎么过?”

  刘锁说:“三爷,先救人命要紧,耕地的牛以后可以再买。”其他乡亲也都劝郝三爷快点动身。

  从三岔村到苏州府有近一千里路,郝三爷一路步行,这天,郝三爷来到谁安府地界,天色已晚,见路边有一座大庙,就在檐下铺上包袱皮歇息。没想到一闭眼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满地阳光,他才醒来,只觉得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一点力气也没有。这时,庙门一响,出来一个小和尚,见郝三爷横躺在台阶上,正堵着庙门,就来轰他:“我说老头儿,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们庙里要举行香会,有许多施主前来进香,你哪能躺在这儿装死呢?”

  郝三爷的火一下上来了,说:“你这小和尚,会不会说话,什么叫装死?我这是病了,我要是走得动,你留我我还不干呢!”

  两人正吵着,一乘小轿来到庙前,轿后跟着一位管家和两名女仆。轿帘一掀,从轿子里走出来一位阔太太,大概是赶来烧头炷香的,见小和尚和一位老者吵嘴,就打发管家去劝。管家劝架回来,阔太太说:“我看那老者有些面熟,好像是我多年未见的表叔。你再去问问,如果他姓郝,家住淮河边的三岔村,你就先把他接到家里洗澡更衣。”说罢,就进庙烧香了。

  管家找到郝三爷一问,没有错,当即雇了车就要把郝三爷接走。郝三爷哪里肯去,一个劲儿地说:“你认错人了,你认错人了。”可管家不由分说,硬是把郝三爷搀上了车。

  到了地方,管家安排郝三爷在客房住下,剃头、洗澡、换衣服,一日三餐极为丰盛。郝三爷的病渐渐好了,但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自己的哪门子亲戚,就提出要见东家太太。

  这晚,郝三爷正坐在炕上纳闷儿,忽听竹帘一响,管家进来了:“老爷子,我们太太看你来了。”

  郝三爷赶紧下地穿鞋,只见进来一位中等身材、略施脂粉的中年妇女。郝三爷左看右看,只觉此人面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女人见郝三爷站在那儿愣神儿,不由脸一红,说:“三爷,您不认识我啦?那您总还记得刘锁吧?”

  “啊!是——”郝三爷差点喊出声来。

  原来她正是刘锁的前妻杨氏。郝三爷也明白了,她攀亲戚,是想报答我当初通风报信的救命之恩,可不能把她的底给兜了。

  想到这儿,郝三爷笑起来:“哎呀,瞧我这记性,我想起来了,你是老杨家我二姑的大孙女,一晃有十来年没见啦,我一下哪认得出来呀!”

  杨氏点点头,一笑:“表叔的记性不错!”

  郝三爷一乐:“都怪我穷,与亲戚走动少,消息不灵。大侄女怎么嫁到这来了?”

  杨氏把管家丫鬟打发出去,长叹一声。原来,当年她离开三岔村后,并没能和孙秀才再续前缘。一番辗转后被这家姓白的买来做妾,进门不久就生了个儿子,后来大夫人死了,就由她当了家。

  说完自己的事,她又问郝三爷大老远到这儿做什么,郝三爷长叹一声把儿子遇官司的事说了。杨氏听后,沉吟半晌说:“我本打算留您老多住几天,可是这人命关天的事不能耽搁。这样吧,明儿我打发管家刘福多带些银子跟您一块儿去,看能不能把大兄弟救出来。”

  郝三爷还想推辞,杨氏不理,把管家叫来吩咐一番。第二天,郝三爷与管家刘福就出发了。第三天,到了苏州府。午饭后,两人来到死牢,给了狱卒一两银子,要求探视郝四江。狱卒收了银子一乐:“可惜你们二位来晚了。”郝三爷一听这话差点晕倒,幸亏被刘福搀住。狱卒又是一乐:“看这老头儿,怎么这么胆小,我是说你儿子被无罪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