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县拒色

儿童资源网

马知县拒色

  王掌柜得知马志恒没有跟他女儿圆房,又送了一套贵重首饰给红菱,感到十分过意不去。过了两天,王掌柜倾其所有,置办了六个礼盒、两坛好酒,一家三口又到马府拜谢。

  王家因为凭空摊了官司,烧饼铺的生意大不如从前,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王掌柜就想把女儿嫁出去,得些彩礼贴补家用。红菱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家里出事前,媒婆几乎踏破了门槛,后来因为父亲送她去马府做妾的事传了出去,从此再无媒婆登门,眼看女儿错过了婚嫁佳期,王掌柜夫妇叫苦不迭。

  这天,一位叫郑旺财的瓷器商到清州来收账,偶然看见赶集归来的红菱,一时被红菱的美貌打动,便暗中向邻人打听红菱的身世。邻人告诉他,红菱是个没出阁的女子,只因父亲报恩,送她给县令马大人做妾,马大人推辞不受,将其送还,所以一直待嫁在家。

  郑旺财听如此说,便托媒婆登门提亲,并许诺只要事成,重金相酬。媒婆为了重利,来到王家说媒,说郑旺财老家徽州,品貌端正,心地善良,家财万贯,情愿出三百两银子下聘礼,娶红菱为侧室。他太太住在徽州,红菱小姐过门后在扬州安家,两房井水不犯河水,与做太太没有什么两样。王掌柜夫妇正为女儿终身大事着急,听媒婆如此说,也动了心,当场将女儿许配给了郑旺财。

  却说马志恒,第二年任满赴京听考,吏部将其拨在宋侍郎门下应事。宋侍郎是个正直之人,见马志恒精干忠厚,留他在衙前听差。一日,宋侍郎外出访友,衙门里只有马志恒一人执事。马志恒正在想心事,突然听到门下喊:“夫人到!”马志恒赶忙迎接,侍郎夫人一见马志恒,喜道:“马大人!您怎么在这里?”

  马志恒也是大吃一惊,眼前的侍郎夫人正是王掌柜的女儿红菱!他简要说了自己的经历,问道:“当年小姐不是嫁给徽商为妾了嘛,如何又做了宋大人的夫人?”红菱把马志恒请到府上,诉说了事情的原委。

  郑旺财与红菱订了婚约,却迟迟没有操办婚事,夜晚也不肯与红菱同住。红菱感到十分奇怪,就问郑旺财到底怎么回事?郑旺财说,他第一次见到红菱的时候,只觉得亲切,倒没看出什么来,自从把她带回家里,就越看越觉得红菱像她死去的妹妹,所以他想认红菱做他的干妹妹。红菱一听,满口答应,于是两人就选了良辰吉日,拜了干兄妹。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初,忽然有媒婆上门提亲。郑旺财问媒婆什么人求她提亲,媒婆说是受宋侍郎所托,想娶红菱小姐做妾。红菱一听,心里不禁有气:“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几番说媒,都是与人做妾!”可她架不住媒婆巧舌如簧的游说,最后还是答应嫁给宋侍郎。

  上门后红菱才知道,原来,宋侍郎带着家眷进京赴任,行至扬州,夫人不幸身染重病,宋侍郎想纳个偏房服侍夫人。此话传出,媒婆如蝇聚膻,争先为其寻觅美女,但宋侍郎看过多人,却始终没有中意的,一个偶然的下午,他独自到外面散步,恰巧看见了郑府阁楼上的红菱,令他眼前一亮,随即托人说媒。宋侍郎带家眷进京后不久,夫人不幸病逝,家里大事小情,皆由红菱打理,各类事务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宋侍郎之心。宋夫人百日后,恰遇弘治改元覃恩,宋侍郎遂将王氏红菱入册上报,很快请下了夫人的封诰。

  宋侍郎访友回府,红菱说:“妾身有位恩人,始终未能报答,谁知却在老爷衙中应事,刚刚才得知。”侍郎问恩人是谁,红菱说是马志恒,并细说了经过。

  宋侍郎听后大惊道:“人间真有此等仁人君子,万不可埋没了!”当即写了奏折,上奏朝廷。明孝宗皇帝看了奏折,笑道:“真是奇怪,朕前日刚刚收到清州平民进贡的一尊碧玉观音,还附有一封举荐原清州县令马志恒的万民折,爱卿怎么也上疏举荐此人?看来,此人确非等闲之辈,一定是位贤德的父母官,此人现在何处?”宋侍郎道:“此人两考任满,吏部将其拨在微臣衙内应事。”

  孝宗皇帝问内侍,哪个部里缺司官,司礼监秉笔内监奏道:“昨日吏部上本,礼部仪制司缺主事一员。”孝宗皇帝说:“好,礼部乃风化之源,此人正堪所用!”当即御批“马志恒即日到任”。

  马志恒从此官运亨通,官至巡抚。他一生两袖清风,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直到晚年他才得知,当年,王掌柜做了一梦,梦见观音从天而降,说他家院子里的香椿树下有一宝贝,可挖出送与马志恒,报答救命之恩。次日,王掌柜在香椿树下果然挖出了那尊碧玉观音,可他听说马志恒任期已满,进京听考,就求了万民折,带上玉观音,辗转献给了皇上。马志恒得知这些,忍不住老泪纵横,决意上奏朝廷,请皇上开恩把碧玉观音赐还给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