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更新高声说道:“是骡子是马还需遛遛看,咱们打个赌行不?”
看小更新那个摇头晃脑的样子,逗得知府来了兴趣,笑着问:“怎么个赌法?”
刘更新指着城门上方粉白的匾额道:“反正脚手架已搭好,我上去写了。让大家评评,说不行,立刻铲掉,工钱物料由我出,另赔纹银十两。”
知府笑着说:“也行,反正今天任翰墨写不成了,就让你这孩子耍弄耍弄,也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可你的银子在哪儿呢?”
刘更新说:“我是来赶考的,身上确实没带那么多钱,但家有良田五十亩,自愿立下字据,作为抵押。你是父母官,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怕我耍赖吗?”
知府没料到一个少年,却有如此胆量气魄,暗暗称奇,心里便生出几分喜欢。说道:“本府成全你,就写写看吧。”刘更新看着知府说:“如果我写得好呢?既然打赌,不能只押一方!”说着看了看那伙刚才搭脚手架的人又说,“俺的字要是众人叫好,知府大人也觉得‘当门无愧’,便请赏学生十两银子。”
知府心想这不过是开个玩笑,便说:“行,本府答应你!”
知府请“彰德一支笔”任翰墨在南城门上题字,城里城外远远近近的人都赶来看热闹。府城周围的文人学士,争睹“一支笔”风采和现场盛况,所有童生秀才只要听到消息没有不到的。真是人山人海。开始听说任先生不肯来,很多人觉得扫兴,正准备离开,竟跳出来个十多岁的娃娃,夸下海口,还敢与知府大人打赌,立时吊起了众人胃口,争相观看。只见刘更新把长袍前襟撩起掖在腰间,敏捷地登上脚手架,在高台上站定,朝下面的人群躬身作揖,朗声说道:“各方父老乡亲、文人前辈,更新今日献丑了!”说完拿起台上准备好的扫帚般的大笔,在墨水盆里蘸蘸,面对粉白巨匾,略一端详,运气挥笔,刷,刷,刷,刷,人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南通十省”四个大字已经出现在匾上。那字颜筋柳骨,又兼二王之神韵,灵动传神。从笔画到布局,珠联璧合,与城楼浑然一体。全场立刻欢声雷动。更新转过身来,作一个揖,这才提着那杆大笔下台来。
忽然有人高喊:“字写得这么好,可还没有写完全呢,怎么不写了?”
众人细看时,果然那个省字还少最后一点。都跟着嚷起来。更新也不答话,微微笑着示意众人后退几步。
只见他双脚一纵,右臂一抡,那笔“嗖”地飞了出去。不偏不倚,笔头正好落在省字着点的位置。啪的一声,那笔也随之坠落。再看时“省”字已完整无缺。那点儿上尖下圆,似一只飞上去的燕雀:尖是喙,粗黑微弯处是躯,两条分叉朝着字的重心向上勾挑又恰似爪。竟比手写上去的还要准确精当!更有懂行者认为那点有画龙点睛之妙,使整块匾额更加气韵不凡,生动传神,妙不可言。
原来刘更新生性活泼,平日习字时也不安分,写到带点的字不肯当即就点,喜欢贴到墙上、悬到树上掷笔加点。这本是孩子淘气,不想今日当众露了一手。
再说那个号称“彰德一支笔”的任翰墨老先生,虽然百般推辞,听说要用个孩子题写,也从家里跑来,想躲在人堆中看笑话。可刘更新一出手就把他震了。任翰墨分开众人,拉住刘更新的手连声赞叹:“后生可畏,奇才,奇才!”接着又道,“别说在彰德一府,就是整个河南十二府文士的字老夫能看上眼的也不多。可今天我服你了!老夫从此再不敢以‘彰德一支笔’自居了。”
刘更新走到知府跟前道:“知府大人,咱们打的赌该兑现了吧!”
知府叫过身边衙役,把准备给任翰墨的润笔银子取出一半交给刘更新。刘更新接过银子,招呼刚才搭脚手架的那个大胡子:“我答应给你们每人一两银子的,十个人,正好,拿去吧。”“大胡子”和那帮苦力连连称谢。
从此,刘更新在彰德府家喻户晓,“南通十省”四字匾额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