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先祖得到木炭后,终于制成了御墨,完成了圣命。
李淳风激动地叫道:“我知道了,《墨谱》中之所以没有留下‘九雷补天墨’的配方,那是我家先祖怕配方泄密,制墨的原料竟用一个故事流传了下来,他们真的是用心良舌啊!”
黑九也忽有所悟:“用木炭制墨,这可是古法。现在的墨工炼墨用的都是松烟。‘九雷补天墨’既然墨性特殊,我们用古法来制作也未尝不可!”
李淳风当天下午就领着几个墨工直奔雷击顶。直到晚上的时候,墨工们才扛着三袋子黑黑的木炭回来。
木炭墨被炼制完成,李淳风先用木炭墨写了一幅字,李淳风仔细看罢墨迹,一屁股瘫坐到了椅子上。
这木炭墨的墨色实在太普通了,真的很容易被仿制,完成不了任务,李家真的要遭受灭门之灾了!
此时,他忽听院子里传来了孙子孙女唱歌谣的声音:李家墨,精品作,龙洞水,黑珊瑚,留县蚌皮鸟吐珠。
难道那——龙洞水,黑珊瑚,留县蚌皮鸟吐珠,就是制作宝墨必须添加的材料吗?
墨中索秘
龙洞终年流淌着苦涩难饮的泉水。黑珊瑚产于东海,不算珍贵,可是在众多珊瑚中,属它分量最重。留县溪流纵横,河底就有一种常年潜于淤泥中的老蚌,那蚌皮倒也容易找来,就是取那鸟吐珠比较麻烦一些。这鸟吐珠并不是什么珠子,而是每当山洪暴发,山顶上会冲下来许多的沙子,鸟吐珠就是沙子中的黑色颗粒。
三天后,这四样东西凑齐,李淳风命黑九亲自动手,十块“九雷补天墨”终于制成。李淳风提心吊胆地将这些貌不出众的新墨碇交了上去。
朱恒查看过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明日你随我一起进京。”
皇上在偏殿召见了李淳风。皇上手中就有当年北宋的钦差上奏朝廷的奏折,再比对了用“九雷补天墨”写出来的字迹,墨色确实是一样的。
可是那个只有皇帝和李家知道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面对皇上的诘问,李淳风颤抖着声音,说道:“万岁,我家先祖怕制墨的秘密泄露,只是给墨工留下了一个故事,给我家子孙留下了一首歌谣,并在故事和歌谣中暗中传下了墨谱……小民这才侥幸制成了‘九雷补天墨’,至于秘密是什么,您就是杀了我,我也不知道!”
天子听完呵呵笑道:“朕不随便杀人,但,这个秘密你一定要找到!”
原来皇上为了整顿官场日渐糜烂的风气,已经准备派十名钦差前往全国各地,为确保他们的奏折不被模仿,才命李淳风炼制
十块“九雷补天墨”。
李淳风这下明白了,如果不能破解“九雷补天墨”的秘密,他就别想活着回家。
皇上叫二皇子朱恒每天陪着李淳风。可李淳风苦心孤诣地研究了三天,却一点眉目都没有。
这天中午,李淳风正盯着那份宋朝时候的奏折发愣,朱恒推门而入,说道:“用‘九雷补天墨’书写的前朝的奏折并不只这一份,在皇宫内的府库中还封存着一大堆呢!”
李淳风一听,提议到府库中看一看,没准在那堆奏折中能看出些什么来。
朱恒领着李淳风来到皇宫的府库,管库的小吏用铜钥匙打开了一个高大的黑柜,里面摆着许多用“九雷补天墨”写下的奏折。
由于这座府库中保存的都是前朝的档案,所以设备简陋,府库正中只放着一张三条腿的大桌子,所缺的那条桌子腿,库吏拿多年没用的旧书垫起来。
血溅府库
李淳风将三份奏折堆放到了那张大桌上,慢慢翻阅起来。时值盛夏,府库中闷热不堪,库吏打开了两边的木窗,顿时清凉不少。
李淳风刚刚翻阅了两份奏折,就听“啪”的一声,一份奏折被风吹落到地上。李淳风正要弯身去捡,就见另一份奏折又被风吹落。
李淳风捡起了两份奏折,回头往桌子上一看,他不由得“咦”了一声,贴着桌子的第三本奏折只掉下一半,另一半摊在桌子上。他正伸手要摆正桌子上的奏折,那奏折上的纸张竟好像粘在了桌子面上,不用点力气,还真的拿不起来呢。
看着奏折的纸张粘着桌子的奇怪现象,李淳风兴奋地大叫道:“我知道了!”
这张桌子别看折断了一条腿,它当年可是南宋皇帝御书房的书桌,这张桌子的桌面夹层里,竟嵌有一大片磁性甚强的磁石!
龙洞水,黑珊瑚,留县蚌皮和鸟吐珠都是富含铁质的东西,雷击顶之所以遭雷,就是因为峰顶上有一个富铁矿,松树长在铁矿矿脉上,年深日久,树干中也是蕴满了丰富的铁质,“九雷补天墨”就是一块富含铁质的金属墨,金属墨遇到磁石,自然会产生相吸的效果——那奏折的真假,皇帝放在桌子上一试,便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