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县令和富师爷

儿童资源网

穷县令和富师爷


  
  顾县令以为刘文静在说梦话,可是当他睁开眼,惊奇地发现此时柴房门大开,一个守卫也没有。刘文静不由分说拽着他,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七拐八拐,折腾大半夜,实在跑不动了,便坐在路边休息。顾县令气喘吁吁地问刘文静:“你怎么把柴房门打开的?”
  
  刘文静“扑通”一声,跪在顾县令面前:“大人恕罪。今日大人所受之罪,都是小人之过。”
  
  原来,刘文静身为县丞,却与黑风岭的三当家为同窗好友。三当家因家庭变故落草为寇,因粗通文墨,掌管山寨钱粮。三当家有好色的毛病,经常借故下山寻花问柳,拿山寨的钱充当嫖资。钻天鹞子风闻此事,要查他的账目。三当家担心东窗事发,通过刘文静,把钻天鹞子的行踪告诉上任县令,于是钻天鹞子被捉拿归案。
  
  为了救钻天鹞子,二当家行贿上任县令,被拒绝后将他暗害。知府为了颜面,将死亡原因改为中暑而亡。后来顾县令走马上任,二当家又行贿顾县令。让刘文静和三当家没想到的是,顾县令竟然不顾身家性命答应此事。
  
  钻天鹞子视财如命,为损失的四百两银子耿耿于怀。三当家察言观色,主动承认贪污公款的事实,并想出劫持顾县令的方法立功赎罪。而刘文静也对顾县令要钱不要命的做法很是反感,于是两人通力合作,将顾县令“请”到黑风岭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刘文静怎么也没想到师爷竟然会携款潜逃。刘文静作为县丞,只好拿着五十两银子上山交涉。事已至此,三当家害怕刘文静泄露之前之事,只好将他偷偷释放。而刘文静看着受伤的顾县令于心不忍,于是带着他一起逃了出来。
  
  说明原委,刘文静开导顾县令:“大人,恕在下直言,当今之世做官不能不贪,但也要分个轻重缓急。假如当初大人拒绝了那四百两银子,也就不用受今日之苦。只要在任一天,那银子自会滚滚而来,何必急这一时。”
  
  顾县令长叹一声,似有难言之隐。
  
  5。赤贫县令
  
  刘文静带着顾县令狼狈逃回县衙。知府大人听到消息,立刻赶了过来。顾县令向知府说明原委。为了保护刘文静,顾县令只说自己打晕了看守,偷跑回来的,并未把刘文静与三当家之事说出。
  
  待顾县令说完,知府大人冷笑一声:“如此说来,顾大人还真是有勇有谋!你身为七品官员,一县百姓的父母官,为了蝇头小利竟然把江洋大盗私自放了,又在贼穴被劫持多日,朝廷的颜面让你丢尽了。来人,将他拿下,听候发落!”可怜顾县令刚逃出土匪的柴房,又进了知府的大牢。
  
  后来,刘文静为顾县令多方奔走,四处请托。朝廷念在他以死明志的分上,只是将他革职查办,削职为民。
  
  降为普通百姓的顾县令无依无靠,只能回京城老家。刘文静前去送行。此时夕阳西下,秋风瑟瑟,顾县令触景生情,不住哀叹。刘文静宽慰道:“顾大人莫要伤感。回京城后四处打听,也许能找到师爷的踪迹,也不枉连日来的牢狱之灾。”
  
  顾县令低着头:“那个师爷此时就在京城,并不难寻。”
  
  “那就太好了。让他分你一半,也有二百两银子。”
  
  “此言差矣。我不但不敢去见他,还要躲着他呢——时至今日,我就把实情向刘兄一一道来。”
  
  原来,顾县令自幼读书,别无所长,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可如今这世道官不是读书读来的,而是花钱买来的。嘉宇县县令出缺,吏部明码标价一千两纹银。顾县令苦等多年,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卖掉房产地契,东拼西凑,勉强凑了五百两。剩下的五百两,只能到钱庄借贷。钱庄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连本带息要还七百两。顾县令咬牙答应。可问题又来了,房产地契早已卖掉,顾县令身无长物,拿什么做抵押呢?钱庄早有安排。让一个可靠的老伙计充当师爷,一路跟随。凡贪污受贿所得银两,都由这个“师爷”保管。为了保证钱庄利益,早日收回贷款,师爷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钱都敢收,什么财都敢要。所以顾县令被钻天鹞子绑架后,师爷根本不顾他的死活,逃之夭夭。
  
  听完顾县令的解释,刘文静这才恍然大悟。
  
  顾县令接着说道:“二当家送来四百两,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贿赂,大概也有五六百两了。回到京城后,钱庄不会太为难我。可是卖掉的房产地契,却再也回不来了。别人当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我却落得家破人亡。世道艰难,连做官也危机重重了。”
  
  刘文静咂咂嘴,不知说什么才好。
  
  转眼一年过去。这天刘文静到外省公干,路过一个县城,碰到当地县太爷巡街,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而在县太爷旁边的,竟然就是那个携款潜逃的“师爷”。一年未见,比以前更富态了。
  
  刘文静问路边开茶馆的小老板:“你们这个县太爷是不是贪婪成性,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
  
  小老板看看四周无人,说道:“我们这个县太爷啊,真是个搂钱的耙子,恨不得把苍蝇都薅下二两肉来。看样子客官是过路的,怎么知道我们县太爷的事?”
  
  刘文静笑了笑:“我不认识你们县太爷,但我认识他旁边的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