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和张银

儿童资源网

张金和张银

  有户庄户人家,就哥俩,老大叫张金,老二叫张银。爸妈早死,哥俩相依为命,哥哥种地供弟弟念书。哥哥一心一意种地,精耕细作,按季适时,所以庄稼长势总比人家的好三分,收成也比人家家的多两成;弟弟读书也专心致志,成天抱着本书,简直入了迷。 后来哥哥娶了媳妇,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哥嫂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也真不易。
  
  这天, 哥嫂在地里铲地,太阳晒得人浑身冒油,喉咙里像着了火,两人实在渴得连腿都迈不开了,等铲到地头,正好有人从地头路过,就让捎个口信,让张银给送罐子水来。张银得到信,忙拎了一罐子水出了门,他一手拎着罐子,一手拿着本书看,半道上绊了一跤,把水罐子弄打了,他折回家来,心想再拎一罐子水去,可就是再也找不着罐子,再一想,反正他们也快该收工了,不如看一会书。
  
  再说,这哥嫂俩坐在地头等弟弟送水来,左等右等,总也见不到个人影儿,哥哥说:“兴许信没捎到,也该收工了,咱走吧!”两个人便回家了。
  
  到家一看,弟弟正盘腿坐炕上看书哩!哥哥问弟弟:“让人捎信给送水,信捎到没有?”张银看书正入迷,顺口答应了声:“捎到了!”也没提打碎罐子的事,嫂子一看弟弟这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心里不痛快,便说上三七了:“只听人说有老老爷子,今儿才知道还有个少老爷子,累死累活地供他读书,连口水都不给送。”
  
  从这以后,嫂子的嘴就有空不饶人,说:“读书能顶饭吃,还是能顶衣穿?”“生就的搬土拉疙瘩的命,偏偏要充假斯文,鸡窝里还能飞出个金凤凰?”
  
  嫂子这么每天敲打,张银越寻思越不是滋味,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到哪去了?他顺着大道往前走,来到城里,他能干什么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身上带的两个钱也花完了,这才知在家日日好,出外事事难,只好靠摆字摊混饭吃。
  
  说来也巧,就在张银摆字摊的对面,有家大买卖铺,叫“德胜隆”,这天晌午时候,伙计们都吃饭去了,掌柜的坐在门前照料铺子,他坐柜台里抽烟,就瞅着马路当中有个铮亮铮亮的大钱,有钱人见钱就眼开,他放下烟袋,赶忙跑出柜台到马路上去捡,可到跟前一看,哪是钱?是一摊吐沫。他心想:我眼也没花呀,看得清清楚楚的,明明是个大钱嘛,怎么是滩吐沫呢?他回柜台里,再坐凳子上抽烟,一边抽,一边又仔细地往马路上瞅,一瞅还是个大钱,这一次,他连烟袋也没顾得放下,眼睛一眨也没有眨地瞪着那大钱,朝马路上走去。可是,到跟前一看,还是摊吐沫。他只好长叹了口气,跺了一脚再回柜台里坐着去了,这工夫,恰恰张银打这路过,一弯腰捡起了个大钱,掌柜的见此情景,就把张银叫到跟前问:“你捡的是啥?”
  
  “一个大钱呀!”
  
  “你是干啥的?”
  
  “摆字摊的。”
  
  掌柜的点了点头,说:“真像俗话说的那样:命里有钱终归有,命里无钱莫强求啊!看来斧命不错,你摆字摊一天能挣多少钱?”
  
  张银说:“连三顿饭钱都不够。”
  
  掌柜的说:“到我店里来当个伙计吧!”
  
  张银说:“行!”
  
  就这样,张银在“德胜隆”当上了伙计。
  
  到了年终,店里结帐,这帐,弄来弄去,就是弄不清,张银读的书多,能袖里吞金,就让掌柜的交给他算,掌柜的问他:“要几个帮手?”他说:“一个也不要,自己一个人,就忙得过来了。”
  
  掌柜的有些不信,伙计们却示意掌柜的让他弄,其实,大伙是想看他的笑话,张银接过帐目,也不算盘,小数心算,大数手掐,只一宿工夫,就把帐目弄得清清楚楚,一条一款都工工整整地写在帐本上,大伙对张银都服气了,掌柜的便让他当了二老板。
  
  柜上每年秋天都得出去办货,这年刚入秋,掌柜的就让张银出去办货,张银领着两个伙计来到一个大码头,找了个店住下了。半个月过去了,张银的货还没办成:一个月过去了,张银的货还是没办成,两个伙计都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催他,他总是说:“不慌,不慌。”
  
  他整天就在码头上东游游,西查查,西寻寻,别的办货人都车载船装的启程了,店里就剩下他们了,张银呢,还是成天在街上转悠。
  
  这天张银从街上转悠回来,对伙计们说:“货已办好了!买的是中药黄柏和大黄。”两个伙计说:“掌柜的,咱‘德胜隆’又不是中药铺,买这么多黄柏和大黄干啥?再说这玩意在码头上堆满了,谁也不要,买回去能行吗?”
  
  张银说:“这就是古书上说的:‘人弃堪取,奇货可居。’生意人赚钱就是好买卖。明天就装货!”两个伙计见二掌柜的已下了决心,也不好再说什么,第二天就雇了人工把码头上的黄柏、大黄全买下装上船运回来了。
  
  船到了,张银正忙着卸货哩,有人就给掌柜的传过话来了:二老板买了那么多黄柏和大黄回来了。掌柜的听了也纳闷,心想:咱‘德胜隆’又不开药店,买这干啥?说着,张银已卸完货来到柜上,掌柜的一见他就问:“你买这么多黄柏和大黄干啥?”
  
  张银说:“现在图他便宜,将来靠他赚大钱。”
  
  掌柜的说:“你有啥把握?”
  
  张银说:“做买卖,要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我从开春到现在,就一直在观察这气候的变化,不出两月,这批货就会有大用场。”掌柜的半信半疑,心想就等它两个月再说吧!
  
  事情真像张银所料,没出两月,这地方竟闹起瘟疫来了,黄柏大黄正是专治这病的。可是,平日开药铺的不多,药物奇缺,为了治病保命,这黄柏大黄的价钱一下就猛涨起来,“德胜隆”门前,买药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后来一结帐,这笔买卖竟嫌了上千两银子,这下可把掌柜的乐坏了,一个劲地夸赞二老板的脑瓜好使,为了奖励他,掌柜的赏了他二十两银子,还给他盖了间房,好让他住在里面养脑子和专心看书,研究生意经。后来,张银又帮掌柜的出去办了几趟货,都赚了大钱,每趟都得到掌柜的赏赐。
  
  有一天夜里,张银正坐炕上在灯下看书哩!只听房门“吱嘎”一声响,进来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姑娘挺大方,进屋往炕沿上一坐,说:“这么用功,可别累伤了身子啊!”
  
  张银说:“不碍事!自小养成的习惯,不知姑娘从哪来?”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