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洞传奇

儿童资源网

九龙洞传奇

  形势十分危急。就在人们打算迁徙的前夕,一晚,晴朗的夜空,忽然之间阴云四合,顷刻之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大暴雨持续约半个时辰,方才雨住云开。这一晚,城里人都胆战心惊,害怕肆虐的洪水加上风雨威力,会冲垮城墙,卷走所有。

  次日,天气晴朗,一切如故。人们都奔走相告,说河水己大退,江水也回复到平常状态。对此,大家诧异万分。

  城里当天流传开这样一个故事:

  昨夜下大雨时分,一名更夫在一个门洞里避雨,适时雷电大作,风雨如狂。在战战兢兢中,他忽看到,从城外不远处,冲天而上几道白光,即刻,天地变得墨般黑,惟听见风吼雷鸣雨衣打瓦片声。过了一会儿,又见几道白光降下,雨接着渐小,天上云也逐渐散开。更夫后来肯定指出:“白光冲天而上之处,正是传言所说有妖怪的地方。”

  从此以后,人们对妖洞下了断言,说一定有蛇妖,上次它吸取江河之水,必是日后起蛟之用(起蛟,望江人指蛇修成以后,陷陆地为湖海的过程)。不久,这种说法流传开,又不断被添枝加叶,说地洞里呆着的蛇妖,己修炼了千年,常在阴雨天出洞,化为人形,站到江边去吸水。又有人讲,在暴风雨之夜,蛇妖显原形,在长江上玩耍,所以那种天气常常船翻人死,便是它在惹事生非。

  谣传越来越厉害。望江县城和其附近居民,有不少因恐惧而迁徙他乡;几个邻县也因此大受震动。有几年,望江一带恰逢大旱灾,连年颗粒难收,农民生活是水深火热,人们怨声载道。

  三

  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便派钦差巡视受灾各地。钦差大人到望江后,了解了一点情况,就急忙下结论,认为是知县疏忽职守,无德无才,致使地方受难,百姓受苦,因之造流言为迁徙他乡的借口。故此,他将原知县革职,另举荐一员新科进士为知县,相期赴任。

  很快,新大人走马上任。

  新到知县名钟佐栋,陕北人,年方二十。自幼饱读诗书,孔孟之言谨记。从明理始,素有“达则兼善天下”之心。他觉得,君子为官,重要的一点,是该为百姓造福,淀冤屈,辨是非,如此才能上不负君主,下对得起百姓。

  钟佐栋到任后,积极改革县政。经过一系列改革与整顿,望江县又渐渐繁荣,在不到三年时间。只是,人们心头,却始终难抹去地洞和蛇妖的阴影,而城外的那座小山,如今己成云雾的世界。

  知县钟佐栋开始以为,流言蜚语产生于人们物质的匮乏与内心的不安,一旦生活好转,它们自会消失。然他没想到,在他当了五年知县,望江人生活大有改善之后,谣传的势头有增无减,此让他震惊。于是,勇敢知县的好奇心被激发,他决定单身探地洞,看看它究竟居着何方神圣,也好让一县百姓安心。

  钟夫人知道此后,大惊失色,马上不停哭泣,说什么也不让丈夫去冒此险。师爷一干人等,也来劝说其放弃此荒唐透顶的想法;可钟大人主意己决,拒不听劝告。

  四

  下地洞之前,知县命人办好几件事:一是两粗一细三根长绳,各长五百丈,粗绳直径长一寸,细绳直径为四分之一寸。另外,细绳每十丈缚一小铜铃铛。二是放火烧光那小山上草木。三是,在地洞口搭上一大木架,其正上方为设有转轴的大横梁。待一切准备就绪,便发通告,晓谕县众,云知县大老爷为解民忧,将只身下地洞,斩妖除魔,到时,请四乡八镇的人等前往助威。

  日子终于来到。那天天气晴朗,万里长空,无丝云彩。一大早,远近的乡民百姓,做小买卖的,凑热闹的,助威的,游玩的,黑压压一大群,聚集在城外小山边。如今,被烧光草木的小山,光秃秃的,依然云雾缭绕。十丈以外,人们难分清物体。

  等到日上三竿,知县穿着便服,腰里挂着宝剑,坐着轿子,来到小山脚下。钟大人走下轿子,抬眼四顾,见面前淡雾中人山人海,喧哗若闹市,他微微一笑,一直紧张不安的心稍稍稳定了点。他又望向洞口,虽然看不真切,可知道一切就绪,还是不由自主地轻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