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白条”的起源

儿童资源网

“打白条”的起源

  司马懿指挥进攻正得意时,猛听到城内战马嘶鸣,惊天动地;抬头一望,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心中大惊。原来哨探报告说这里孤将弱兵,守备空虚,怎么突然冒出了千军万马他暗中盘算,莫不是张飞又像在当阳栎树林里搞的疑兵计吧这种雕虫小技何足挂齿转念猛地想到,诸葛亮素来用兵谨慎,坐镇此地,始终不露面,说不定又在耍新花招。即使莽张飞将同样的计策用两次,那樊城内的青石板上是不会长栎树林的司马懿越看,心中越狐疑,急忙下令停止进攻。他要弄个水落石出,绕过樊城,来探襄阳的虚实。举目一望,襄阳城上无甲兵,城内鸡不鸣、狗不叫。心中明白是两座城的守兵合在一起了,他火速下令后队变前队,佯攻樊城,迅疾绕道去占襄阳。

  司马懿策马没走多远,只见天边远处烟火腾飞,金鼓阵阵,声声穿耳,高叫一声:“大事不好张飞在樊城牵制我们,诸葛亮乘机抄了后路,想两路夹攻置我于死地。”慌忙下令火速退兵。

  刘备听说诸葛亮和张飞率几千老弱残兵智退了司马懿的百万大军,亲自到襄阳、樊城犒赏守军。接驾后,张飞当面把诸葛亮临阵塞张白条充锦囊妙计,差点儿误了军机大事一一禀告,要求给予惩治。

  “有这等事”刘备问。

  张飞甩过锦囊,抓出白条,嚷道:“证据确凿,何必磨牙?”

  刘备问道:“这白条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一笑,说:“两军对阵,千变万化,随机应变,决断全在于主将。那日,张将军向我问计,因要分兵守城,我怕出点子捆住了张将军的手脚,就留下白条让他自谋决断。张将军一向粗中有细,是会急中生智拖住司马懿的。这样为我赢得了时间,派兵绕到司马懿的后路,放火烧山作疑兵计。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把一生多疑的司马懿整得像罩着眼睛的驴,离开磨道,不知东南西北。”

  不等诸葛亮把话说完,张飞又嚷起来了:“大哥,别听他巧嘴狡辩,即使能说出千条理,那白条能算啥呢?”

  刘备见庆功的时候,这家伙却反贴门神不对脸,忙打圆场,说:“三弟,这事要看人口罗。我们兄弟跟军师情同手足,往日说话办事丁是丁,卯是卯,白条也照样算数。”

  “那白条上连个墨点子也没有,谁知道作啥用?”张飞仍嘟囔不停。

  “好今后军师给三弟过来往,在白条上写清楚就行了。”刘备边说边向诸葛亮使眼色。

  诸葛亮接过话头,忙说:“按主公的意思,我今后与张将军过来往,在条子上写清楚就是了。”

  “还得签字画押。不然,到时候又说不清楚。”张飞火气未消地补充道。

  刘备听到这里,满斟两盏酒,递给诸葛亮和张飞说:“畅怀喝庆功酒吧,打白条的事看啥情景再说。”

  二人碍着刘备的面子,不好意思为白条的事打嘴巴官司了。

  后来,军民人等过来往,没有见证人,打白条一律不作数;那立约、租借更得在凭证上签字画押;就是不识字的人,除找中人作保,自己也得在凭证上按个手指印。若是要好人之间,虽说白条也作数,一旦翻脸就说不清楚了。人们常说的“亲兄弟明算账”,就是怕开具白条扯不清谁是谁非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