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一”字千金

儿童资源网

郑板桥“一”字千金

  乾隆十三年戊辰二月,乾隆帝东巡(即游江南),在济南看到郑板桥的书画,爱不释手后召见,读书论画甚欢,即封其为书画史,后又让其陪同游曲阜,谒孔林,祭岱庙,恩宠有加。乾隆返京后,巡抚赫赫对郑知县刮目相看,约他游大明湖,逛趵突泉。这时趵突泉正在整修,因乾隆留下话,来年要陪皇太后来此游览,所以在这一带刻意修葺。赫赫巡抚请郑板桥在趵突泉阁饮酒时,便请郑板桥为楼阁题额“天下第一泉”。郑板桥推辞说:“这是皇上亲封的,自古济南名士多,我七品县令焉敢弄斧?”赫赫乃言:“郑县令过谦了,皇上何等圣笔神威,然却十分赞赏你的墨迹,特封君为书画史,这‘天下第一泉’非君莫属,除君之外,谁能执笔?”郑板桥就不再推托,笔墨送上来后,板桥当众饱蘸浓墨挥笔写下“天下第泉”四个字,龙飞凤舞,众人齐声喝彩:“书画史真乃名不虚传!”“不愧为当今一枝笔……”

  可人们不解郑板桥为何漏了一个“一”字时,只见板桥放下了笔,深深喘了口气说:“唉!年纪不饶人呀,气魄大大不如过去了,请谅,实在写不出来了。”赫赫巡抚一愣说:“这……”郑板桥却郑重其事地说:“大家都知道,笔划越少的字越难写,谁都知道皇上字迹盖世,这是马虎不得的,写得不好,他会不高兴的,待我休息休息再说。”赫赫素知板桥脾气古怪,愿写时,平民百姓也乐于挥笔,不高兴时,任凭是谁,千金万银堆在面前就是不动一笔,就陪他去休息了。留在阁中的有些官员不服气了,写了无数个“一”字就是怎么也配不上。

  赫赫巡抚得知后,再去央求板桥。板桥才拍拍头说:“有了,我曾写过一个最好的‘一’字,可惜送给潍城的牟家茶馆的牟老头了,他视若生命,你可多备些银两去试试看,若能索来就能配上了。”赫赫马上派人带了1000两银子,快马去取“一”字。

  两个差官飞马赶程,只用了一天一夜就跑了400多里,进了潍县古城,找到了牟家茶馆:“哪位是牟老板?”

  牟老头见是两个神气凛人的差官,胆战心惊地说:“两位大爷有何事?”差官大声说:“奉赫赫巡抚之命,来取郑县令写的那个‘一’字。”牟老头想了想明白过来,心神渐定,想到郑老爷的嘱咐,思忖片刻道:“是有那个字,是郑老爷送我的,要我卖个好价钱,养老送终的,没有1000,少一钱,我也不卖。”

  牟老头讲的是1000钱,两个官差以为是1000两,而带的又恰恰是1000两,还以为是早已讲好的价钱,就将千两白银朝桌上一放说:“这是1000两纹银,够了吗?快把字拿出来,我们还要赶回去交差哩。”

  牟老头望着满桌子的白花花银子,眼花了,人也呆了。还是老伴从破箱中取出那张“一”字。差官看看不错,就跨上骏马,赶回去交差了。

  赫赫巡抚看了这个“一”字,果然苍劲豪放,不同凡响,确实具有神力,再配上那四个字,更是天衣无缝,确乎无人可以替代得了的。由精工巧匠拓刻后,翌年仲春三月,花明柳媚,修整一新的趵突泉三股水注,恰似三股袅袅轻烟,喷薄而起。郑板桥的“天下第一泉”五个阴文镏金大字高悬在泉旁崇楼宏阁中央,相辉成趣,游人见了无不赞赏,乾隆见了后也连连称好。从此郑板桥的“一”字千金故事,也在山东广泛传诵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