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打着“诛灭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造反,很快进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率众出逃。到了马嵬坡时,早就觊觎帝位的太子李亨借机对陈玄礼提出诛杀杨国忠。陈玄礼深知杨国忠有贵妃娘娘撑腰,未免有些迟疑。李亨便说在杀死杨国忠后可以趁机逼死杨玉环。
陈玄礼顿时吓了一跳。李亨见他还在犹豫,便直盯着他说:“你怕什么怕?父皇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安禄山这一乱让他焦虑不安,他要是有个什么不测,这帝王之位——哼哼。”
陈玄礼见李亨如此说,果然不敢违命。他“请”杨国忠前来慰问各营近侍官兵,杨国忠心想安禄山造反的借口乃是诛杀自己,眼下须得仰仗陈玄礼等人,便欣然前来。没想一进军营,便被事先埋伏的士兵杀死。陈玄礼趁机跑到李隆基面前说:“启奏皇上,近侍军营发生了兵变,众人已将杨相打死了。”
李隆基大吃一惊,旋即发怒说:“真是岂有此礼!他们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谁是肇事之人,快给朕抓来,将他凌迟处死。”
陈玄礼说:“皇上息怒。这里不比皇宫,谨防再生变故。”
李隆基明白陈玄礼说的是实情,只好同意不追究。没想陈玄礼说:“皇上,杨贵妃是杨相的妹妹,现在大家都担心会遭到事后报复,所以恳请皇上将杨贵妃赐死。”
“什么?”李隆基气得暴跳如雷。但他知道眼下若是君臣不谐,其结果只有自己吃亏,他一下子急得说不出话来。高力士明白圣意,不待唐明皇下旨,便与陈玄礼一道将杨玉环用丝缎绞死。
李亨借机向父亲说:“启奏父皇,儿臣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希望能够留在北方杀敌。恳请父皇由陈玄礼陪着南下巴蜀。”
李隆基见他言辞诚恳,便应允了。李亨于是前往灵武,李隆基率众继续南下。没想李亨一到灵武,便宣布称帝,不等当年过完年便急急改年号为“至德”,并遥称李隆基为太上皇。说是蜀中山青水秀,希望太上皇能够在那里安度晚年。
李隆基这才知道中了太子的奸计,非常气愤,便想带兵北上问罪。众人忙劝住说:“皇上不可,如今外患未平,怎可又生内乱?还望皇上以大局为重。”
其实李亨称帝时,李隆基仍然控制着实权,他若是北上原可废掉太子,但这样一来只怕当真会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便只好忍住了。
到蜀中又能到哪儿去呢?有人建议说阆州是风水宝地,去那里可以韬光养晦,兴许能够恢复帝位。李隆基也听说过阆州的传说,盛传那里在开国初便有皇气。大唐皇帝历来都尊道教为国教,颇信风水之说。李隆基便命人请来术士,要求培植皇气,希望自己能够重返帝位。
陈玄礼因为逼死过杨贵妃,知道李隆基要是重返帝位对自己肯定是有害无益。便将这一消息连夜传给李亨。李亨大惊,便派人南来宣旨,说是现在北方战事吃紧,要陈玄礼等人即刻回北方随军讨伐安禄山。陈玄礼也趁机请求恩准自己北上。李隆基知道他这一走,自己便无人保护,只好放弃阆州,重新选址定居。
这时有术士建议李隆基移居绥安的太蓬山,那里原是巴人李特的出生地,后来他的儿子李雄曾入主成都。其时也有人反对,说是皇上贵为大唐天子,不能到南蛮部落那里居住。但大唐祖上也曾流着鲜卑族的血液,历代皇帝对民族观念甚是淡薄,李隆基并不认为巴人就要低人一等。众人便不再异议。
李隆基来到太蓬山,见那里松木秀茂,浓荫蔽日,幽兰黄花,香满山谷,令人忘俗。脱口而出说:“当真是个好住处!即便不能当皇帝,只要住在这里养老终身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与高力士等人兴步来到山顶,发现那里有座茅屋,他知道太蓬山是道家名山,心想茅屋中定有高人,能够问一下自己前途也好。
李隆基前去敲门。半晌,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来一位道姑。李隆基一见,顿时惊叫起来。高力士听见李隆基叫声有异,忙定睛一看道姑,顿时唬得半死。那道姑见是李隆基,也是面色大变,转身进屋关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