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河

儿童资源网

乌河

  从这两段记述中不难看出,申池空旷幽静,规模颇大的苑囿特点。因为是国家苑囿,外人不能随便进入,所以,两个仆人轻而易举的杀死了国王,而藏尸竹林。因为其规模很大,所以特别写出“率诸侯之师”去放火焚烧。

  从这些介绍也自然可以解决一个争议的问题:就是关于申池的位置。晋代学者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说:“齐南城西门名申门。齐城无池,唯此门左右有池,疑此则是。”于是,从此人们断定“申池”就是齐南城西门外的护城河。当然,现代考古也已经否定了这一观点。

  据《齐文化丛书·齐都临淄城》介绍:临淄城“由大小二城组成,小城位于大城之西南部(即杜预所谓南城)。”“大城的修筑年代是早于小城的。又根据大城夯土打破周代文化层,夯土中杂有灰土及战国时期陶片等推测,其建筑时期当在战国时期以后。”而《左传》记载“申池”事,一在文公十八年,一在襄公十八年,即前609年和前555年,均为春秋史事。前者距战国(前475年始)134年。仅此可见,“申池”早于南城至少一个半世纪。申门为“南城西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民俗遗留是考古学上的一条重要依据。而在临淄城正西20华里的乌河上有一座古桥,叫申桥。《临淄县志》称这座桥是临淄现存最古老的三座桥之一。其始创年代已经失考。桥两边两个村子,分别叫做东申桥村、西申桥村。而当地人称申桥一带叫“申池片”。问一下,为什么叫“申池”,谁也不知原由。但是,老辈里这么叫,现在仍就这么叫而已!

  由此可以推断,今天的临淄区路山镇一带的乌河上游地区,正是两千年以前的齐国苑囿“申池”所在地。

  据历史记载,先秦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自然十分适合竹子的生长。可以想象,那时,申池之中竹木茂密,沟汊纵横,獐狍野鹿之类禽兽众多。正是齐王和他的大臣们游猎的绝好场所。也是其他诸侯国非常羡慕嫉妒的地方,所以,敌对的晋国,攻入齐国腹地之后,就率各路诸侯军队,放火焚烧了这座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