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天明,被线香熏倒的众人逐渐苏醒过来,仿佛刚从美梦中走出。差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察看银子在不在。可是,他把屋内扫视了好几遍,也看不到银箱的半点影子。很显然,银子是被那个红帕包头的汉子拿走了。
差役气得直是骂娘,一时没了对策。手下有一个年长的差人提醒他说:既是曾在旅店门口见过那个汉子一面,倒不如跟店主人打听打听那汉子的来历,兴许能得到一点线索。
差役急忙到小镇上的那家旅店找店主人打听。店主听他说完事情经过,告诉差役。
“这个人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经常在这一带街上游荡,凶恶得很,没人敢去惹他。
昨天我让你们到尼姑庵去投宿,就是为了防备这个人。到尼姑庵去投宿的人,一般是不会出事的。我没想到昨晚这家伙也敢在那里动手!”
差役忧心忡忡地说:“这么说,那个汉子是一个大盗了。可我不明白,您说‘他也敢在尼姑庵动手’,这话是什么意思?”
店主微微一笑,说:“你不知道,尼姑庵的尼姑并非寻常的出家人。现在有人把手伸到了她的眼皮底下,她不会不管的,应该快点把这件事告诉她。不过这个尼姑性情古怪,还须我亲自去求她。
于是,店主人又带着差役返回尼姑庵。再次敲门,唤出那位老妇人。老妇人出来,一看店主和差役的神情,就仿佛洞明一切,笑着说:
“二位前来,可是为了昨夜丢失官银的事啊?”
店主、差役忙答:“正是,正是。”
老妇转身进去禀告。差役则在那里称奇,这老妇人什么都知道,那尼姑就更不用说了。
等了不大一会儿,老妇在前,后面跟着一位年轻的尼姑。这个尼姑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锦绣丝绸衣服,脚穿丝质轻软的袜子,浑身透出一股不同凡俗的富贵气。她年纪不过二十岁左右,面色清秀,真是一个绝好的女子。
差役目不转睛盯着尼姑。尼姑在老妇带来的一只蒲团上坐定,扫了差役和店主人一眼,示意他们说话。
店主人跪下来,差役不敢怠慢,也跟着跪下。店主诉说昨夜被盗的事,恳求尼姑作主。差役在一边连连点头附和。
尼姑听了事情的经过,不但不恼,反而笑着说:“这个奴才敢到我这里来耍手腕,是活得不耐烦了。看来,这次我该替你们去除掉这个祸害。”
说罢,尼姑挥挥手。那老妇人会意,进去牵了匹黑驴出来,还带出一把剑。尼姑取剑挂在身上,跨上黑驴,就朝庵外走去。
黑驴载着尼姑径直向南山驰去,疾驰如飞,一眨眼之间就不见了。差役和店主目送尼姑远去,招呼众差人出来,大家围在庵前等候尼姑归来。
这时,小镇上很多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聚在庵外,足有近百人。说不清楚他们是来看尼姑为民除害的,还是想一睹尼姑的风姿的。反正,大家有说有笑,给寂静的尼姑庵平添了几分热闹。
过了约一袋烟的工夫,人们远远地看见尼姑赶着驴回来了。驴背上驮着木箱子,尼姑徒步疾走,手里多了一件东西,有人看清那是一个包袱。
尼姑很快就回到了庵前,她脸不红,气不喘,风姿依然照人,那负重的黑驴倒是累得够呛。众人拥上前去,把尼姑围在了当中。
差役和店主赶紧让众差人把木箱卸在地上,然后上前对尼姑施礼。尼姑对差役说:
“来!看看你的木箱子是不是原封未动的啊?”
差役察看了一圈,箱子果然完好无损,连封条也是完完整整。看完,他用感激的目
光望着尼姑。尼姑嫣然一笑,把手里的布包扔在地上,又说:“看看这贼没有杀错吧?”
原来布包里是一颗人头。随着尼姑一扔,人头滚落在地。众人围上来定睛细看,正是那个红帕包头的汉子的脑袋。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众差人更是乐得手舞足蹈。差役和众差人扑通一声跪下向尼姑叩头拜谢。尼姑摆摆手让他们起来,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