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浏握紧弓箭逼了过去,见那人蓬头垢面,身体上下污浊不堪,乌黑一团,胯部只挂一条破烂的短裤,裹住羞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刘浏又问:“你既然是人,何以住在此处?”说罢,钻进草寮,想看个究竟。
草寮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用松木搭就的铺盖,一床破被千疮百孔,地上放着几只破碗,围着一台用三块石头搭成煮食的锅灶。刘浏瞅着锅灶左右后背的三块黑不溜秋的石头,觉得万分奇怪。何以奇怪?那三块石头在刘浏人影闪动之下,居然发出一种眩目的光芒。刘浏以为是自己眼花,便用箭头在石头上敲打。这时,那三块被灶火熏黑的石头闪烁出一股更强烈的奇异金光!
刘浏毕竟是从大户人家走出来的,在县令家见过诸多金银财宝。她从那三块石头闪出的金光里,判断这不是一般石头之光,而是异常的金属之光。刘浏捡起一只黑石,往另外两只黑石上撞击,相互撞击发出的均是金属之,声。
刘浏确认此石是稀世之宝——乌金矿石无疑后,对那蓬头垢面的黑汉问道:“你这黑石从何处而来?”
黑汉转着眼珠,指着密林底下那条涓涓流水的蓬溪说:“从那里搬来!在那里,这种黑石头遍地都是!”
刘浏半信半疑,道:“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黑汉回答道:“可以。”即带她去了。
刘浏到溪畔一看,从脚下直到一处陡峭的山崖,均是和她在草寮里见到的灶石一模一样的黑石。这爿黑石山崖,在秋日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放射出一种璀璨夺目的光芒,就像一座金山银岭。
刘浏暗自惊喜,这黑汉仅是一山野匹夫,哪能认得这座黑石山是乌金矿石呢?他更不会懂得这些矿石要经过冶炼,能炼出稀世之宝的乌金。正因如此,他才会把这些乌金矿石拿来做烧饭的灶石使用。刘浏当然不会直言告之,只问:“你为何一人跑到了这深山老林?”
黑汉含泪答道:“我十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村里宗亲见我年幼,没得依靠,为霸占我家屋宅田园,诬我偷村人东西,将我赶出村子。我有家难归,便独自来到这里躲藏,靠打猎和采野果为生,过起这野人生活。”
刘浏听了,顿时生出恻隐之心,便问他:“你今年多大?”
黑汉答道:“今年二十有六,我姓龚名成,已在此独自生活了十个年头。”说罢,泪雨滂沱。
刘浏安慰道:“龚成,你不必过于悲怆,我告诉你,从今日起,你应该是有救了……”
不久,刘浏出重金从外地请来专事矿业冶炼的一队人马,乘着船只沿青佛江溯游而上,直抵蓬溪那片深山野林,不日,安顿好的工匠便开始对这座黑金矿石进行挖掘和冶炼。工程并不复杂,先砍去溪滩两岸和悬崖峭壁上的树木,再开掘出一条巷道,于是,一块块闪烁着诱人光辉的乌金矿石,便源源不断地从巷道运送出来,又经这些能工巧匠们在矿炉里精心冶炼,半个月后,第一块纯正的乌金,在一片惊奇的目光下交到了矿主刘浏的手中。
据青佛县志记载,这是青佛县有史以来首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冶炼出金子。它不是官府发现开采,而是出自一个平民女子的慧眼和巧手。此后,源源不断的乌金从蓬溪金矿炼出,经刘浏之手销往国内外。
再后来,刘浏又在乌金矿场周围陆续发现了铜矿、钨矿、铁矿和煤矿。金矿和铜矿储量较少,金矿在刘浏之手开采冶炼达六年之久;铜矿和钨矿一直开采到明末后期转为官府开采,至今长达五百多年未竭:铁矿储藏量十分丰富,开采至今,铁矿曾被冠名为“三采田铁矿”,喻意为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开采之矿山;而煤矿在刘浏之手,只开采一小部分,因当时对煤之运用较少,又有交通水运等诸多不便,矿井几经荒弃和几度挖掘,不时有煤产开采运出,但真正大开发是到了近几十年的事。此是后话。
可见,刘浏对青佛县贡献有多大,也可见老县令屈英当年能选中刘浏这样的女中豪杰做儿媳,真是独具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