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

儿童资源网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

  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纽约的各家银行里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得说服银行家们贷给他一笔款子,并且使他们相信他有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可是他的请求一一遭到了拒绝。理由很简单,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人敢冒险贷款给他。

  希望一个个燃起,又一个个破灭。

  就在山穷水尽之时,洛维格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有一条尚能航行的老油轮,他把它重新修理改装并精心“打扮”一番,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后,他带着租约合同,去找纽约大通银行的经理,说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每月可收到固定的租金。如果银行肯贷款给他,他可以让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转给银行,来分期抵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大通银行的经理们斟酌了一番,终于答应了洛维格的要求。当时,大多数银行家都认为此举简直是发疯,把款子贷给洛维格这样一个两手空空的人,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但大通银行的经理们自有他们的道理:尽管洛维格本身没有资产信用,但是那家石油公司却有足够的信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除非发生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因素,只要那条油轮还能行驶,只要那家石油公司不破产倒闭,这笔租金肯定会一分不差地入账的。

  洛维格的巧妙之处在于他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誉为自己的贷款提供了担保。他计划得很周到,与石油公司商定的包租金总数,刚好抵偿他所贷款子的每月利息。

  他拿到大通银行的贷款,便立即买下了一艘货轮,然后动手加以改装,使之成为一条装载量较大的油轮。他采取同样的方式,把油轮包租给石油公司,获取租金,然后又以包租金为抵押,重新向银行贷款,然后又去买船……如此一来,像滚雪球似的,一艘又一艘油轮被他买下,然后租出去。等到贷款一旦还清,整艘油轮就属于他了。随着一笔笔贷款逐渐还清,油轮的包租金不再用来抵付给银行,转而进了他的私人账户。

  属于洛维格的船只越来越多,包租金也滚滚而来。洛维格就这样不断积聚着资本,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大通银行,许多别的银行也开始支持他,不断地给他贷款。

  天才的思维

  洛维格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他觉得自己的脚步迈得还不够大。他有了一个新的设想:自己建造油轮,用于出租。

  在一般人看来,这绝对是冒险。投入巨资建造的油轮,万一没人来租,怎么办?凭着对船的特殊爱好和对船舶设计的精通,关键是对船运行业的敏感与洞察,洛维格非常清楚什么人需要什么船,什么船能给运输商们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他开始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油轮和货船,然后拿着设计好的图纸去找客户。一旦客户满意,立即签订协议:船造好后就由他承租。

  然后,洛维格拿着这些协议,再去向银行申请高额贷款。

  在银行家们的心目中,洛维格这时已今非昔比,以他的信誉,加上承租人的信誉,按照金融规定,这叫“双名合同”,即所借贷的款项有两个各自经济独立的人或团体担保,即使其中一方破产倒闭而无法履行协议,另一方只要存在,协议同样能得到履行。这就等于加了“双保险”,银行家们当然很乐意提供。

  洛维格得寸进尺,趁机讨要很少人才能享受到的“延期偿还贷款”待遇,也就是说,在船造好之前,银行暂时不收回本息,等船下水开始营运时再归还银行贷款。这样一来,洛维格就可以先用银行的款垫资造船,然后出租,只要承租商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本息,他就可以如愿以偿地收回船只的所有权,坐取源源不断的租金,自然也成了船的主人。整个过程他不用投资一美分。

  洛维格的赚钱方式,乍看有些荒诞不经,但每一步又都合情合理,没有任何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对于银行家、承租商都有好处,当然洛维格的收益最大,因为他不需要“投入”,就可以“产出”。用别人的钱打天下,这不能不说是洛维格天才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