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首臭诗而断送仕途的唐代诗人是谁?

儿童资源网

因一首臭诗而断送仕途的唐代诗人是谁?

  孟浩然比李白和王维年长十多岁,他的清新咏物诗句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能得到当世诗坛名家如此高的评价,且和同世诗人文章唱和,这可能是对失意于官场的孟浩然于文学成就上最好的慰籍吧。最后就连孟浩然的死因也极具传奇性,公元740年,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拜访孟浩然,两人相见甚欢。可是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经过长期治疗已经快要痊愈了,但是孟浩然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纵情宴饮,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引发了背上毒疮而溘然长逝,可见孟浩然此人终究还是诗人本性,率性而为,不拘小节,依这样的个性,或许没有做官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幸还是不幸?唐朝的许多大诗人和文学家都是遁着这样一条轨迹而名动天下的,比如苦吟派诗人孟郊和缠绵悱恻的明艳诗人代表李商隐,谁又能否认,当初的仕途未进登龙无术而潜心诗词,才成就了文学史上的高山仰止,不是命运的误打误撞呢?假如侪身官场,无非多了一些庸碌的官僚而已,成为孱弱的体制下苟且偷生的蝼蚁之辈,而于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上则少了几块熠熠生辉的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