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南的书房里,吴珏明专门请人订做了一排展示柜。隔着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荣光,每一件都是一段故事。女儿不常回来,吴珏明就时常到荣誉柜前看一看,那里记载着女儿这些年走过的路。
为了能让吴敏霞全身心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吴珏明夫妇很少跟女儿说家里的事,女儿已经那么懂事,他们又怎么忍心再给她添负担。
有一次,吴珏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吴敏霞几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电话,而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工作应酬”,吴敏霞最终拨通爸爸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钰明强打精神,说自己“正在外面忙”,听父亲在电话那端平安无事,吴敏霞这才安了心。
这样的“虚惊”不止一次。
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吴珏明也没有告诉女儿,“可孩子好像有预感一样,打来电话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
不仅如此,就连8年前自己患了乳腺肿瘤,一直都在化疗的事实,母亲朱金妹也没有告诉吴敏霞,只是说自己得了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第二种选择。吴珏明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选择“谎言”。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吴珏明夫妇坚持了8年。
吴珏明说,这些年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漏掉了吴敏霞的电话。“其实妹妹电话打得不算太多,她训练忙,也怕说多了我们会担心,这些我们都明白。但只要联系,我们都开心。”
伦敦奥运会之前,吴敏霞胯骨关节的伤势有反复的迹象,每天都要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更少了。吴珏明知道,女儿是怕他们担心。那段日子,吴珏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对他而言,和金牌相比,女儿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吴敏霞意外地回了趟家,是为了参加一次会议。吴珏明只记得,女儿回家倒头就睡。几个小时后,又收拾好行李出发了。一直到送女儿出门,夫妇俩什么也没有问,嘴边有好多话都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怕问多了给女儿添负担。女儿走后,吴珏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找寻蛛丝马迹,尽管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就图一个心安。
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珏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看了不少景点,但一路上,却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女儿。有几次,走到某个景点的时候,吴珏明就想:如果女儿在身边该多好。但随即他就笑起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
伦敦时间8月6日,吴敏霞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分的成绩摘得奥运冠军奖牌。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父母8年来所坚守的“善意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珏明夫妇自己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依依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浓重。对于这些长年封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事,并且一分就很久……
这是60多岁的李相民第一次出国,他要去见两年未曾谋面的女儿。他拾掇好割下不久的麦子,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乡村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雪英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举重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李相民的四女儿李雪久也曾是举重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没能参加奥运会。
“姐妹俩都一样,比赛之前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她们感情好,有什么事,雪英都会跟姐姐说。”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李雪英以超世锦赛冠军13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雪英身上变成了现实,这大概就叫梦想的延续吧,这让一家人都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