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的间接“握手”
虽然杜勒斯顽固地拒绝与新中国的接触,但美国还是有不少人对其政府敌视新中国的僵硬态度不满,并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就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会议进行到5月初时,杜勒斯回国。由副国务卿史密斯接任美国代表团团长,而史密斯就不像杜勒斯那样僵硬。当周恩来在会上发表全面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六点方案后,史密斯即席发言道,周先生的建议包含着可供讨论的内容。美国代表团的这种态度是从来没有过的。有一天,部分中国代表团成员在酒吧喝茶,史密斯端着酒杯主动来找周恩来的翻译聊天,他赞扬翻译的英语讲得很地道,赞扬中国古老的文化,这对当时两个敌对国家来讲是罕见的。周恩来知道后说,既然史密斯愿意而且敢于同我们接触,那我明天找他谈谈。
第二天,当会议休息时,工作人员看见史密斯一个人在吧台喝咖啡,就瞅准机会把周恩来引到那里。史密斯左手夹着雪茄,看见周恩来向他走来,就急忙用右手去端咖啡,这样就无法握手了。但是,他依然笑容可掬地和周恩来打招呼,客气地聊了好一会儿。会议的最后一天,在同一个地点,周恩来正和几个人闲聊,史密斯走了过来。主动和周恩来交谈。他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和你认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能恢复和平。说完,他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了几下,然后笑眯眯地走了。史密斯遵守了杜勒斯不准和中国代表团握手的纪律,但是又非常聪明地用摇胳膊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周恩来的钦佩。
日内瓦会议18年以后,美国政府终于改变了不“握手”政策。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国领导人开始握手。基辛格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中描述:“7月9日下午4点,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把旧日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
半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和尼克松第一次会谈时就这样说道:“你刚才不是在毛主席那里已经说了吗,我们握手了。杜勒斯就不敢这样做。”尼克松说:“总理也不一定愿意同他握手。”周恩来肯定地说:“不见得。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也会跟他握手的。”尼克松说:“那好,我们再握一次手吧。”于是两位领导人的双手又握在了一起。
现在,历史进入了21世纪,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握手”越来越频繁,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也更加密切,但愿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