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府管家有些眼力,见末席上坐着个威风凛凛的大汉,顶平额宽、浓眉大眼、英姿勃勃、霸气冲天,不由大吃一惊!心想: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忙将朱太祖请到首席上坐下。
吃饭时,由于过去戏子地位很低,管家待众人较轻慢,但对朱太祖却甚为恭敬。
朱太祖在沈府,天天打小锣,三餐吃香的喝辣的,也接触了不少贵人。偏偏偶得风寒,上吐下泻、病倒在床上。
管家忙把他安排到自己的内房里,童和义和童灵儿天天来看他。灵儿对救命恩人十分关照,演完了戏,就到朱太祖房中来照料。给他洗衣浆裳,熬汤煎药,不怕脏、不怕臭、不嫌烦。朱太祖感到一股久违的亲情和温馨。
自从他当了皇帝后,嫔妃结队、子女成群。可大都明争暗斗,争权夺利,脸上含笑心里藏刀,口中如蜜腹中似剑,哪有半点亲情,更无丝毫温馨!看来,只有民间父女、夫妻,才是真本性、实感情啊!朱太祖感动不已、老泪纵横,想收灵儿为女。灵儿和童和义都高兴答应,太祖就同童和义八拜之交,收灵儿为义女。朱太祖一时心情愉悦,病也好了些。
这天晚上,朱太祖又有点儿腹泻,跑到后花院厕中方便。出来时见后花院内出现两盏宫灯。心想:不知宫中谁人下江南了?伸头偷看,只见一群家丁,引着个便服官人进来……
朱太祖暗骂沈惟琼好大胆,竟敢冒用宫中禁物!又见前面引路的,正是镇江冤家苟大疱,中间那位不可一世的官人也眼熟,细看竟是胡惟庸之子胡大鹏,现任宫中带刀侍卫。没有圣旨,他怎敢私出京城来到扬州?
朱太祖悄悄跟踪其后,众人把胡大鹏引到沈府密室。沈惟琼迎了出来,屏退左右,只留胡大鹏、苟大疱两人,三人一起议事。
朱太祖在室外偷听,才知苟大疱已到京城,投到胡惟庸门下,现为胡大鹏的贴身亲信。
原来,胡惟庸准备谋反篡位,密交朝庭文武官员、民间豪强富户以增实力。想趁皇帝离宫不知去向的天赐良机,于八月十五晚上起事,派胡大鹏到江南筹饷,要沈惟琼出银十万两,立即运往京城,作为起事士兵的赏金。
朱太祖听后,惊出一身冷汗,把病吓好了。他半夜偷偷溜出沈府,用金花换一匹骏马,日夜兼程,于八月十四夜秘密回到宫中。此时宫中已经戒严。
太祖走后,马娘娘恐生不测,日夜加强护卫。太祖进宫与马娘娘商量先发制人,连夜调集锦衣卫包围胡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叛乱,审出明初第一大案。
胡惟庸勾结的文武官员、地方势力如沈惟琼苟大疱之辈,均被一网打尽。沈府的管家因敬重打小锣的朱太祖捡了一条命;童和义被封御弟,奉旨唱戏发了财,一口气办了十来个戏班子,带动江南唱戏的风靡一时,为戏曲流传奠定了基础。童和义留传下的戏班子,后来发展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剧种——昆曲;童灵儿被封为公主,由马娘娘作主,嫁给中山王徐达的后人。
朱太祖因为打小锣,无意中发觉胡惟庸谋逆之事,以为小锣有神灵,暗护他的大明江山!于是下旨全国军民敬奉锣神;十三省的戏班子,必以小锣师傅为尊,吃饭须由他坐首席,小锣师傅未到,就不能开饭——现在的农村戏班子,还遗留着这个风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