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亲手杀了两个儿子,软禁了两个儿子,相对于皇位而言,母子亲情不值一提;相对于李氏皇族而言,她更愿意让武氏家人来继承她的皇位。武则天打算让武承嗣,或者武三思出来当储君,但是却遭到大臣们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武则天以高宗皇后的身份君临天下尚有情可原,但武氏宗族的人做皇帝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李显虽懦弱无能,必竟是李氏一脉。于是朝廷众臣力挺李显重新出山。就在武则天犹豫不决的时候,宰相狄仁杰站了出来,说服了武则天,使李显走出了十五年的困境。
于是,李显又重新坐上了太子的宝座。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朝臣们担心武则天宠幸的张氏兄弟借机作乱,于是,宰相张柬之联合其他大臣以及羽林军将领,率领五百精兵进行兵谏。他们先杀了张氏兄弟,然后请求武则天禅位与李显。直到此时,李显才战战兢兢地出现在武则天的面前,叩头请安。此时武则天已经明白禅位一事大局已定,无可更改,于是只好同意了众臣的请求。翌日,李显复位称帝,武则天让出了皇宫,自己搬到皇城西南的上阳宫养病,李显则给母亲加封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不久,武则天病逝,与高宗李治合葬一处。
母后病逝,李显压力骤失,信心倍增,将兄弟姐妹和兵谏有功的大臣加官进爵了一遍。然而,就在李显大过皇帝瘾的时候,又一个女人的巨大阴影已悄然逼近,这个女人便是皇后韦氏。这个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的女人经过一番刻意安排,使韦氏家族的人进入了朝廷的中央机构,然后,韦后又作了一个惊人决定,她打算给自己找一座靠山,代价是李显必须带上一顶绿帽子。其实,韦后要找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李显的表兄弟、储君候选人之一的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之兄武元庆之子,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成为女皇的心腹,被封为梁王,食邑千户,此人虽小有文才,但性情狡诈,生性残忍,权欲极重。李显复位后,武三思却能低首奉迎,对李显大表忠心,初登皇位的李显见表兄此时如此温顺听话,俯首帖耳,心中大为高兴,竟引为知己,视为心腹,便加封武三思为司空。虽然武三思志不在此,但此时也只能内藏野心,积蓄力量,以图日后。就在此时,韦后却找上门来,二人各怀野心,各取所需,很快就组成了一对政治情人。作为皇帝的表兄、知己,皇后的情人,武三思时常进宫“探望”李显与韦后,三人围座谈心,其乐融融。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在韦后的安排下,武三思次子武崇训娶了李显之女安乐公主,李、武两家又成了亲家,可谓亲上加亲。从此以后,武三思出入后宫更是家常便饭,一次,武三思进宫与韦后玩纸牌赌博游戏,赌桌就设在李显的龙床上,两人都上了龙床,一边摸牌,一边摸手,笑声连连,欢语阵阵。而李显此时也没闲着,正兴致勃勃地坐在一旁小凳上给两人记牌分,加减乘除,好不忙碌。真是自己带着绿帽子还要替情敌数钱。提前过上共产共妻生活的李显,窝囊得可谓是前无古人,难有来者。
凭着亲家、情人、情敌三人组的特殊关系,武三思肆无忌惮地扶植党羽,安插亲信,不臣之心日益显露,朝中有反对他的大臣如宰相张柬之等,皆为武三思陷害而死,一时之间,武三思把握朝政,气焰熏天。
说起来,李显不只是有个好妻子,他还有个好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小叫名李裹儿,是李显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的,因当时情况窘迫,李显匆忙中撕下所穿襟袍的一部分做襁褓裹其身,遂有此名。李裹儿是李显与韦后在患难状况中抚养长大的,三人感情特别深,李显与韦氏对李裹儿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待李显重回东宫后,李裹儿己十多岁了,长得是姿性聪慧,容貌美艳,武则天看见李裹儿,也格外欣赏她的秀外慧中,遂封为安乐公主,此时,李显、韦后、安乐公主是吉祥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