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猄仙子
值日功曹道:“是一个叫黄容的妖女做的法。”
“这黄容是什么人?”
“是千年黄猄得道成仙,后来又偷吃了蟠桃御酒,法术很大!”
杨二郎听罢怒了,又命雷神火神前去姜家庄捉拿妖女。
这日,丈夫又要上山,黄容又把他叫住:“姜郎,你不要上山了!”
姜英道:“又有何事?”
黄容道:“今夜子时全庄有大难,快让乡亲们做好准备。”
“有甚大难?”
“昨夜,杨二郎派人压山不成,越发怒了,今夜,他派雷火二神前来放火烧庄。”
姜英道:“你咋知道?”
黄容道:“姜郎,实话对你说吧,我本不是凡夫俗子,而是黄仙降世,因为天狗追赶,被你救了性命,特此前来报恩,不想惹恼了二郎真君,奏知玉帝,玉帝大怒,命他带着天兵天将惩罚他们,昨夜他派人压庄,被我破了,今夜又命雷火二神前来烧庄。”
“那咋办呢?”
“你马上通知全庄人,熄灭火种,埋了火柴,在房顶上压块铁板,不然全庄人定死无疑。”
姜英听了急忙出院,告诉全庄人,大家开始不信,后来,看了村西无故长出一座大山,这才信了,于是马上准备起来。
太阳落山了,天上起了云彩,越聚越厚,铺天盖地向姜家庄压过来,云端上站着两个大汉,一个青脸,一个红脸,青脸的左手拿凿子,右手拿锤子,红脸的左手拿火石,右手拿火镰,来到姜家庄上空。只见青脸大汉把凿子对准姜家庄上空,举起锤子猛地向凿子击去,只听喀啦啦一声巨响,响起一阵阵拉磨雷声,向前滚去。滚到房顶,碰到铁板上,又反弹了回来。一连几次都是如此,雷神知道无望,只好退下。这时,火神急忙打着了火镰,扯起道道闪电,向姜家庄击下,可是,姜家庄早已熄了火,神火碰不着凡火,烧不起来,反复几次,都是如此,雷火二神只好退回灌口,向杨二郎报告去了。
杨二郎听了报告,更怒了,又调来千里眼、顺风耳和四海龙王,他要调拨三江四海来个水淹姜家庄。
这日早起,黄容又把丈夫叫住:“姜郎,你不要走,我有话说!”
“又有何事?”
黄容道:“杨二郎一再失利,恼羞成怒。今天傍晚,他要亲自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报复!”
“他要怎么报复?”
“他正调拨三江四海之水,来淹我们庄子。”
姜英听了大惊道:“那,我们怎么办?”
黄容道:“姜郎不要害怕,我这儿有根竹子,你先用竹竿围庄划一道白印,然后劈开,分给庄里青年人,让他们夜里别睡觉,都到村口护堤,有水怪上来,不要害怕,只要用竹竿打它就行了!”
姜英忙问:“护堤,我们庄子哪有堤啊?”
黄容道:“快去吧,不要问了,到时候会有的!”黄容说罢,从衣袖里抽出一根小竹竿,迎风一晃,变成个大竹竿,急忙递给丈夫。
姜英接过竹竿,出了大门,去通知庄人。因为有了前两次经验,人们对姜英非常信服,一说便通,大家急忙找锨找镐,旋风般地忙起来。
太阳刚压山,天便阴起来,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杨二郎带着千里眼顺风耳和四海龙王向姜家庄飞来。他站在云端上手挥令旗,千里眼睁开火眼金睛,顺风耳张开金轮大耳,四海龙王施法术,驱赶虾兵蟹将。一时间,天上黑云滚滚,地上涛声阵阵,大有黑云压城之势。
这时,全庄男女老少都来到了庄头,那白印已变成了大堤,水涨堤长,水落堤落;手中竹棍也变成了驱魔杖,可长可短,可粗可细,人们站在堤上,手握竹棍,眼睛盯着洪水,照着洪水猛打,只打得虾兵蟹将鬼哭狼嚎,哭爹叫妈,纷纷后退。
杨二郎见了怒不可遏,又催促众神一齐攻上来。
黄容站在房上,正指挥大家护堤,见了杨二郎非常生气,高声喝道:“杨二郎,仙姑与你有何仇恨?你因何三番两次跟我为难?”
杨二郎怒道:“好个妖女,你罪孽有三,罪不容诛!”
黄容怒道:“我身犯何罪,还请当面说来!”
杨二郎道:“你乃异类,不该涉世人间!”
黄容道:“我虽异类,可没干过什么坏事,不像你纵犬行凶,无辜伤人!”
杨二郎道:“你反抗天兵天将,预谋造反。”
黄容道:“你身为天神,却不守天规,向玉帝说假话,还想毁灭姜家庄,你算什么天神!”
杨二郎更怒了:“你美颜惑人,迷住姜英!”
黄容笑了:“好不要脸的东西,你也配说我!你妹妹若不是到人间寻欢作乐,何以有了沉香!何以会出现劈山救母一段笑话!你说这话丑也不丑?”
杨二郎一听,脸“腾”地红到了脖子,恼羞成怒地嚷道:“反了!反了!众将官还不给我拿下!”
黄容见了,冷笑道:“杨二郎,你不要猖狂,你既然来了,那就让你见识见识姑奶奶的手段!”黄容说着,从怀中取出个香袋向空中扔去。
那香袋飞到空中,自动张口,顿时有一股气体从袋中冒出,奇香无比,越散越快,越来越浓。
众天神得了将令,正要往上攻,猛然闻到一种奇香,起初舒服受用,接着头重脚轻,昏昏欲睡,大家惊慌不止,一齐退了下去。
杨二郎也感觉到了,但不知妖女使的什么法术,只好带人退了下来。
杨二郎退到灌口,坐下一想,知道自己也有错处,如果让玉帝知道必然要受到斥责,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个好主意,于是飞上天宫,跪倒品级阶前,高声道:“万岁在上,杨二郎叩见我主!”
玉帝笑道:“爱卿可好!我命你前去捉拿妖女,不知胜败如何?”
杨二郎道:“臣奉旨捉拿妖女,大获全胜,妖女已经正法,姜家庄也受到了惩罚,还望我主饶了他们的性命吧!”
玉帝想了想,道:“好,就这么办!”
杨二郎回灌口去了。
从此,姜家庄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为了纪念黄容,人们在村头修了庙,名叫“黄仙寺”。